翻译效应学的研究视域与演进.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翻译效应学的研究视域与演进.doc

翻译效应学的研究视域与演进 王崧珍① 刘瑞强② (昌吉学院外语系,新疆昌吉 831100) 摘要:翻译效应学研究从酝酿、诞生到逐渐走向成熟,从哲学的角度经历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本文回顾了翻译效应学研究产生的学术背景和从诞生至今发展的基本历程,并在长期不断的反思和理性思辨的过程中,对翻译效应学的研究视域再次给与厘定,以使翻译效应学能在翻译研究的多维视角中为中国译学研究起到积极的建构作用。 关键词:翻译效应学;视域;中国译学研究 the Dimentions and Evolution of the Transeffectology Study Wang Song-zhen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Changji College, Changji 831100, China) Abstract: Based upon the previous study, “the Transeffectology Study”has been witnessing and experiencing brewing,birth-giving and gradual maturing,which manifestating the quantitative-qualitative change in philosophical sense. In the paper, firstly,The academic background and path will be traced and recollected analitically.Secondly, the research sphere and categary of the study will be reclarified based on ten-year study.It would be better if “the Transeffectology Study” play a consructiv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study. Key words: the Transeffectology Study; the research sphere; Chinese translation study 中文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引言: 自上帝通过“巴别塔”将人类的语言多样化之后,操不同语言的种群为了重建梦寐以求的新“巴别塔”,以语言为媒介和载体的社会文化实践便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一路走来。在这一艰辛的历程中,不同语言的有效交流便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古罗马对于作为西方文化始基希腊文化的“粗糙拙劣”的模仿、中世纪修道士对《圣经》顶礼膜拜的虔诚、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希腊文化的复兴,还是中国儒家文化对佛教的“援儒入佛”式的改造和对异域文化的“以夏变夷”式的同化,承载文化信息的语言间的翻译起了再怎么高估也不为过作用。作为翻译实践的主体---译者,他们也在翻译文化实践之余有意或无意的反思和总结着自己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希冀这些反思性的经验总结能在推动下一轮的“西奇弗斯的巨石”的翻译实践中起到“垫脚石”的作用。于是便有了研究这些经验理论的研究---翻译研究。中西方的翻译实践者们在不断总结和探讨着翻译过程中的感受和经验,如何达到完美的翻译犹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高悬于翻译研究者的头顶。纵观中西译学研究的发展轨迹,特定时期的译学理论、研究范式的嬗变、研究视角的变迁总是与当下的社会文化语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无论是早期在宗教作品翻译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经验式的“语文学研究”范式,还是随着近代语言学发展而来的“结构主义研究”范式,乃至于解构主义哲学思潮之后的后现代语境下的翻译研究,都深深的打上了时代的“文化烙印”①。翻译效应学肇始于21世纪之初,从其诞生的标志性文章“翻译效应学初探”的发表至今,在十年中也经历了腹中襁褓、呱呱坠地、蹒跚学步、步履蹒跚到独立行走的过程,但离羽翼丰满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08JA740007)“翻译效应学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崧珍(1979-),男,甘肃山丹县人,新疆昌吉学院外语系助教,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学 西方文化 刘瑞强(1962-),男,新疆昌吉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效应学。   有很长的路要走。她是在中国译学研究的多维视角的形成过程中孕育和降生的,也希望她的不断完善能为中国译学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翻译效应学的提出的背景 纵观翻译研究范式的嬗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