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障机制-3.doc
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障机制
蒋保平
摘 要:农民工在城市建设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却行走在城市的边缘,其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这与农民工的文化素质低,维权意识淡薄和现有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既是社会公平原则的要求,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了要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我们必须全面调整和改革各种歧视性政策,使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关键词:农民工;弱势群体;权益保护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migrant workerslegal protection mechanism
Jiang baoping
Abstract: migrant workers in urban development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But for various reasons, they are walking the edge of the city, not to protect their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This low educational level of migrant workers, rights awareness weak, and exis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do not sound close relationship factors.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of migrant workers, both requirements of the principle of social justice, but also sustainable soci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migrant workers, we have a comprehensive restructuring and reform of all discriminatory policies, so that they really integrate into urban society.
Keywords: migrant workers; vulnerable groups; rights protect?
?
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障机制
蒋保平
一、农民工概述
“农民工”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人来源的人员。目前,外出农民工大约为1.2亿多人,如果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约为2亿人[1]。近几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建构的宏观背景下,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共“十七大”报告都对农民工各项重要权益的落实和保护作了明确规定。在实践中,农民工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权益的保护都还存在诸多问题,仍需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本文拟在归纳目前农民工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完善建议,以期对农民工权益保护有所裨益。
二、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农民工的特殊社会身份和地位决定其城市生活中处于弱势。主要表现在农民工在户籍身份上依旧是农民,主要从事一些非正式的职业或边缘职业;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他们提供援助或保护。[2]由于以上原因,农民工的权益常常得不到保护,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一)就业歧视
就业工种歧视是指由于农民工出身农村,被人为地进行职业分隔,只能从事脏、累、苦、差的职业。许多城市对农民工进行总量控制、职业和工种限制,将农民工排除在某些行业之外。[3]这种制度上的歧视,人为造成了农民工在就业方面的重重困难,使他们失去了与城市居民平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和能力,造成农民工的权益受损。
(二)劳动待遇歧视
1.农民工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低。据河北省2007年10月的一份调查表明: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日为5、6天,每天工作时间为9.4小时,每天加班时间为1.4小时,47.2%的农民工没有节假日,农民工的工资通常要低于法律规定的最低水平或者低于该地区劳动力的最低水平。一些企业经常搞所谓的“承包制”,只包工作任务,不包工作时间,来逼迫农民工加班加点,无形中既增加了也取消了农民工应得的加班费用,不仅损害了他们应得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2.拖欠或克扣农民工工资。对农民工欠薪关系到他们最基本的权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能否得到落实。进城务工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