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届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doc
2010届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中外经济文明史
第7讲 中国历史上的土地政策和赋税政策
知识梳理
一、土地政策(制度)
1.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源于商朝,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时期。周天子把土地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实质上是周王土地所有制。
2.封建社会
土地国有制:均田制。始于北魏,隋、唐沿用,唐朝中后期崩溃。这是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于战国时期,建国初的土改中消灭,是封建社会占主体地位的土地所有制。
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形成于战国时期,在封建社会不占主要地位,但却长期存在。1669年清康熙帝实行的“更名田”(宣布原明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实际上承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
(1)农民阶级: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建立“人间天国”。
(2)民族资产阶级:辛亥革命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和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的民生主义
内容:平均地权——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增涨的地价归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1924年增加“节制资本”的内容。
(3)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的土地政策
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封建债务(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
②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未改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但限制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③解放战争时期: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4.新中国(现代)
(1)1950——1952年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未改变土地私有制)。
(2)1953——1956年:通过兴办互助组、发展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兴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方式,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农业合作化运动或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958年:合并和扩大农业生产合作社,提高公有化程度(人民公社化运动,未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
(4)改革开放以来: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土地的承包经营。改变了经营管理方式、分配方式。
二、赋税政策
1.春秋时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开始实行按亩纳税。实质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2.两汉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徭役和兵役,此外国家还向人民征收人头税、更赋。其特点是田租轻而人头税重。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役制度正式形成。
3.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做“租”;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和政府的赋税收入。(“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租者,十一之税也。调者,调发兵车井田之赋也。庸者,岁役二旬,不役则收其资。”)
4.唐朝中后期推行两税法:每户按资产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标准。(“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夏输无过六日,秋收无过十一月”。)
5.北宋王安石进行改革实行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募役法规定包括官僚地主在内,应服役而不去服役的要交纳免役钱;方田均税法规定,政府重新丈量田亩,按土地多少和好坏收税。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6.明朝中期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少来分担。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7.清朝雍正年间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废除了人头税,促进了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
重点解读
一、古代赋税演变的规律
1.从征税依据看:经历了一个转化和简化的过程。编户农民下的征税依据多样化,有人丁、资产和土地,但以人丁为主;租庸调制下的征税依据主要是受田的丁男丁女;两税法的征税依据是土地和资产(未废人丁);一条鞭法的征税依据是土地和人丁;地丁银则完全实现了征税依据土地化。总的来看,征税依据由多标准到单标准,从以人丁为本到以土地为本,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日益松弛,直至不再成为征税的依据。
2.从纳税形式看:编户齐民制度有劳役、实物,以劳役最为沉重;租庸调制和两税法以缴纳实物(谷物、布帛)为主;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则实现了货币化。总的发展趋势由实物向货币转变。这一过程是封建经济,特别是商品发展的必然结果,反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外贸单证实务试卷题库和答案.doc VIP
-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档案.docx VIP
- 考前必备2025年四川省巴中市公务员省考公共基础知识测试卷(含答案.pdf VIP
- 教学课件:《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第二版)刘强.ppt
- 2025云南怒江州福贡县义务教育教师专项招聘65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Unit 3 课时5 Word power(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英语上册(译林版2024).pptx
- DB44/T 2457-2024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规范.docx
- 流程制度文件评审制度及表单.docx VIP
- 2025年职业学院专任教师辅导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基于BIM技术的铁路施工管理与协同方案研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