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dget 2.0的巨大机会:小工具集体爆发.docVIP

Widget 2.0的巨大机会:小工具集体爆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者:成远   Foursquare(位置分享)、Pinterest(图片目录分享)、Formspring(数据管理和问答)、Quora(社交问答)、Instagram(图片微博)、Pose(服饰分享、社会化购物)、Path(私人瞬间分享)、Foodspotting(食物分享)   这些小工具不约而同地在过去18个月中快速成长,在我们的技术检测图谱上,它们的爆发共同回归为一个有意思的点上──Widget 2.0的巨大机会。   3月16日,在阿布扎比的一个投资退出战略大会上,俄罗斯DST集团CEO尤里·米尔纳说:“我认为下一个大主题(Big Theme)是‘Curation’(对信息的有效掌管),即你如何筛选来源众多的信息,它们每18~24个月就翻一番。问题是如何选择什么和你有关,我猜,也许会是一半靠网络,一半靠算法来驱动。”   尤里·米尔纳的话为什么重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前年他投资了Facebook。2009年5月,他所管理的DST集团宣布向Facebook投资2 亿美元,占股2%(后来又追加投资至5亿美元),当时很多人觉得太贵了,但到今天那笔投资上涨了850%。米尔纳的话带有指向性,似乎是对过去18个月发生在硅谷的创业和投资事件的某种概括,顺着这种指向,我们将雷达移向硅谷:   去年12月,有照片微博之称的Instagram推出仅两周,快速爆发至百万级用户量;今年2月,Quora拒绝了1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投资人称报价太低;今年1月,基于位置的食物分享点评应用Foodspotting获得蓝驰创投300万美元投资;今年1月,服饰分享、社会化购物应用Pose获得160万美元风险投资;除此之外,获得高估值并大行其道的是Yahoo Answers的社交版Formspring(数据管理和问答)、Flickr的社交版Pinterest(图片目录分享),前者准备进入中国,后者已经流行到中国的一些极客用户之中。到3月,基于场所的拍照社交工具Color更是爆出已获得红杉4100万美元投资的惊人消息。而且这份名单还在增加中。   它们大多只是手机上的一款小应用,或者叫Widget,它们大多出现在过去1~2年内,并在去年至今年年初获得风险投资和更高估值,并进入用户爆发期。同样,上述信息也会随同尤里·米尔纳的“Curation”概况一起,很快消失在18~24个月翻一番的信息洪流之中,我们的雷达必须不断监测这些最聪明的人在说什么、做什么,以便判断趋势的拐点。 这些移动、跨平台、调用社交关系的拍照分享小工具们在过去大约18个月内集体爆发,意味着什么?   Path哲学   在这些Widget中,一个私人间(上限为50人)分享照片的小工具“Path”引起了我们格外的注意。1个月前,Path也仅仅只是支持iPhone上iOS 4.0以上版本,但它可能是第一个敢于和Facebook“拧着来”的早期公司──和Facebook的“只有一个身份”理念相反,不鼓励“主动关注”,而只能“反向关注”,你可以掌管自己的信息,只将它们分享给你挑选出来的最多50个人。前不久,Techcrunch爆出,Path拒绝了谷歌1亿美元的收购条件,拿到了850万美元的VC投资。   Path受关注的原因还不只是它拒绝了收购(通常这表示创始人有做大的野心)和跟Facebook“拧着来”的疯狂劲儿,它背后的团队也很有来头:P(手机上是Path.io)早期由Napster创始人肖恩·范宁(Shawn Fanning)创建,2010年1月,现年26岁的Facebook前高级平台经理和社交网络天才产品经理戴夫·莫林(Dave Morin)宣布加入,现在担任公司CEO。此外,Path还得到Napster联合创始人、Facebook早期创始股东Sean Parker的帮助(Napster是上一波互联网泡沫中颠覆唱片产业的标志公司,它成功改变了大众购买CD的习惯,其创始人肖恩·帕克后来参与了Facebook的初创过程)。   Path虽然是一个非常早期的产品,但它和Quora一样典型,它从另一个角度很好地阐释了尤里·米尔纳所说的“Curation”(掌管信息)主题。它认为,Web2.0和社交网络已大大降低了人们发布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成本,上一波社会化网络大潮中创造出了很多工具实现了上述目标。现在任何一个有手机的人都能够成为内容生产者,不过90%的内容没有出现在它该出现的位置或没有让该被看到的人看到,而成为了垃圾信息。   因此,下一个大主题应该是,人们在获取信息方面如何才能更有质量、更有效率,即便岁月流逝、技术变迁,信息也能很妥善地被掌管、维护和保全。用一句话概括,“妥善掌管的信息就不再是垃圾信息”。让我们引入一些场景来理解Path哲学:   你的生日聚会上,几个知心好友带来了你最想要的礼物,因

文档评论(0)

df8293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