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宋明理学》专题PPT课件.ppt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宋明理学》专题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宋明理学》专题PPT课件.ppt

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 第3讲 宋明理学 一、理学的含义与兴起的背景 1.含义: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教、道教中汲取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2.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信徒众多,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危机。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二、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 2.主张: (1)二程的思想:“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2)朱熹的思想: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3)地位: ①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②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③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影响很大,甚至还传及日本、朝鲜及至欧洲。 三、陆王心学 1.含义:陆王心学,指以陆九渊和王阳明为代表的理学。陆王心学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即可得到天理。 (2)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考点1:理学的含义与兴起的背景 【1—1】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 ) A.三纲五常 B.经世致用 C.万物本原 D.抗衡佛教 【解析】C。根据所学,A、B、D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A项三纲五常最早源于孔子,西汉董仲舒时将其发展完善;B项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的思想核心;D项北宋时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思想后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本题选C项,北宋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提出世界的本原是“理”。 【1—2】“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解析】A。扣住题干中心词“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即可知反映的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局面,A项符合题意;B项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是在两汉之际,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与题意无关;而D项绘画风格的写实更无法体现。故选A项。 考点2:程朱理学 【2—1】古代某学者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后人赞之为“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此人应是 ( )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李贽 【解析】C。根据材料中“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等较容易判断学者指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楹联阐述了朱熹的理学以孔孟等儒家思想为主干,兼取大量的唯物主义朴素思想与自然科学的成果,奠定了朱熹成为与孔孟等先哲(十哲指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并列的地位。 【2—2】(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解析】C。A项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在春秋时期,故排除。B项仁政理念深入人心在汉大一统时出现,故排除。D项陆王心学主张自我反省,而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生活在明代。程朱理学是指中国宋朝以后由程颢、程颐、朱熹等人发展出来的儒学流派,根据材料“宋代以后”推断。 考点3:陆王心学 【3

文档评论(0)

zhonglanzhuo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