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工业区进出口食品加工生产项目.docVIP

曹妃甸工业区进出口食品加工生产项目.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曹妃甸工业区进出口食品加工生产项目.doc

曹妃甸工业区进出口食品加工生产项目 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二次信息发布文本 建设单位:唐山曹妃甸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环评单位: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 2015年6月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受唐山曹妃甸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曹妃甸工业区进出口食品加工生产项目”的海洋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现根据国家法规及规定,并经唐山曹妃甸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同意向公众公示环评内容。 本文内容为现阶段环评成果。唐山曹妃甸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对所发布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下个阶段,将在将在听取公众、专家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或调整。 1、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本项目位于曹妃甸工业区装备制造区的保税港区内,本项目建设生产厂房一~四、仓库一、仓库二、冷库、综合楼、食堂、活动中心、检测中心、公用站房、变电所、废水处理站、门卫库等。建成后形成年产加工兼出口10万吨果蔬、山野菜、泡菜等绿色有机食品的生产能力。项目占地13.3930hm2,建筑面积81550m2。项目建设期为2年,投资53000万元。 由于本项目在规划用海阶段已经完成填海,因此施工期所产生的污染主要为办公楼、仓库等建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废水、生活垃圾、废弃建筑材料及产生的施工噪声等。施工废水沉淀后回用;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废弃建筑物材料回收利用,同时建设过程中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 营运期的污染物主要为生产废水、生活废水、工业垃圾、生活垃圾以及冷却塔等设备产生的噪声。本项目生产废水为洁净生产废水,经预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后市政污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厂区污水管道,食堂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厂区污水管道;生活垃圾将通过城市的垃圾收集系统收集后,转运至垃圾填埋厂处理;工业固废金属边角料可收集后集中存放,定期送物资回收部门回收;生产厂房采用低噪声工艺设备。 经分析,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后项目运营对海洋环境无影响。 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本项目位于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近期、中期工程用海规划的填海范围内。工程用海区现已整体围填,形成陆域。因此,本项目所在海域的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内容以近期工程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用海区填海造地完成的时间为基点,以其规划用海区填海造地实施前和完成后的环境现状资料为基础来论述。 (1)水质环境质量现状 2006年10月该海域布设23个水质调查站位。调查显示:该海域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无机氮超标率为87.0%,活性磷酸盐超标率为60.9%),此外有一个站位Cu浓度轻微超标,其他要素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总体来看,该海域水质受营养盐污染比较严重,为劣二类水质。 2012年5月调查结果显示评价因子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超标现象普遍,其它评价因子符合《海水水质标准》中的二类水质标准要求。 (2)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 2006年10月该海域布设10个沉积物调查站位。调查结果显示,Cd的超标率为20.0%,超标站位是06-7号和06-21号站位(污染指数分别为1.08,1.60);石油类的超标率为10.0%,超标站位是06-12号站位(污染指数为1.53),其它各污染因子含量水平均达到沉积物一类标准。 2012年5月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沉积物中所有评价因子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中的第一类标准评价,没有超标现状。 (3)海洋生物现状 2006年10月该海域布设10个生态调查站位。调查表明该海区浮游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底栖动物种类不太丰富,且分布极为不均匀;经济物种有中国蛤蜊,但分布不广;海洋生物群落结构正常。 2012年5月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19属32种,大多数属于温带近岸性种类。调查海域各站位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较明显,平均生物多样性指数为2.07;群落构成均匀度指数范围为0.40~0.87。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大类20种及16种浮游幼虫,浮游动物浅水I型网样第一、二优势种分别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短尾类蚤状幼虫(Brachyura zoea larva);浅水Ⅱ型网样第一、二优势种分别为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和双毛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浮游动物群落生态特点以暖温带、近岸低盐种类为主。浮游动物总生物量(湿重)平均为207.8mg/m3。 2012年5月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69种。调查海域各站位底栖生物栖息密度在5~103个/m2之间,平均密度为46个/m2。总体上栖息密度平面分布差异较大。全区各站位底栖生物总生物量在1.3~91.5g/m2之间,平均生物量26.1g/m2。生物量的平面分布差异较大;大型底栖生物种类多样性指数在0.18~2.86之间,平均值为1.65。调查海区大型底栖生物种类均匀度指数在0

文档评论(0)

pvw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