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媒体信息传播中的隐私伦理问题探讨.pdfVIP

社交网络媒体信息传播中的隐私伦理问题探讨.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交网络媒体信息传播中的隐私伦理问题探讨.pdf

学术前洛 一 社交网络媒体信息传播中的 隐私伦理问题探讨 牛 静,董 嘉,侯艳娇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 :用户使用社交媒体不断地主动发布 自己的信息,时常会带来隐私问题上的困扰。过 去对隐私的概念界定受到冲击。本文基于 “情境脉络完整性理论”分析我 国微博上的两个隐私困 境的案例,探讨在社交媒体环境下隐私伦理 问题出现的原 因,其原因是由于用户发布的信息冲破 了原有的信息情境脉络,从而破坏了“适宜性”、“传递性”原则。 关键词:社交网络 隐私 情境脉络完整性理论 互联 网 隐私一词源于西方,是以1890年著名学者沃伦(Warren)和布伦代斯 (Brandeis)发表的 论《隐私权》文章 为开端的。从此,隐私权开始得到广泛的重视和承认,国外立法多将个人信息资料作为隐私进行保护。如今 ,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政府及企业机构收集个人信息变得越来越容易,如果使用不当,则 会造成对个人隐私的侵害。对于个体而言,这种传统的隐私侵害方式是比较容易理解的。然而,在社交网络环 境下,个人信息时常被用户 自己暴露出去,在传播的过程中又时常会面临到 自己的隐私被侵犯的问题 ,这就 需要我们用新的视角来探讨隐私中的伦理问题。本文分析社交网络对隐私保护所造成的冲击,继而基于 “情 境脉络完整性理论”对网络传播中的隐私问题进行分析 ,从而探讨隐私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 一 、 社交网络对个人隐私保护的冲击 (一)社交媒体的用户数持续上升 社交网络媒体 (SocialNetworkingServices)是一种交互式的社区网络应用服务类型,它结合了电子公 告牌 (BBS)和新闻组网络系统(USENET)的特点,可以让用户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发布各类信息,包括个人的 活动、国内外的大事、图片等。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社交网络媒体,如美洲的Facebook、Twitter,非洲的Mxit, 瑞士的Glocals,加拿大的Nexopia,中国的新浪微博、人人等。调查显示,最大的社交网络服务使用群体来 自 于亚太地区,有超过 615亿人次,其中亚洲月活跃用户约 3.6亿,日活跃用户约 2亿。2014年 7月发布的 《中 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在我国网民中,社交网站(包含QQ空间)覆盖率为61.7%,微博覆盖 率为43,6%,57.9%的用户每天都会使用社交网站。I1] 在全世界范围内,社交网络由于其独特的优势而吸引了广大的用户,用户的使用率也一直上升。使用者 可以在社交网络的系统上建立公开或半公开的个人档案,同时可以建立其他使用者的名单,并与这些使用者 建立 “关系”。用户双方建立好友关系是网络交往的基础 ,一旦建立了 “好友关系”,社交网络就会向用户提供 信息流,从而满足用户记录、发表、分享、评论的需求,使用户和网上好友保持联系。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在 网络上与好友分享文章、照片、视频等。以Facebook、新浪微博为例,一旦一位用户在这样的社交网络平台上 加另一位用户为好友,那么双方就可以查看对方的地点、工作、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照片、状态、事件等,这两 位用户在享受交流的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隐私被广泛传播的风险。 在美国,早期的研究显示社交网络的使用者并不关心他们的隐私,但最近的研究发现 ,这些使用者开始 关心他们的隐私,但是由于某些原因,用户不能有效地采取行动保护 自己的隐私 ,其中社交媒体鼓励人们暴 露个人信息、并过低地评价暴露信息的风险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东南传播 2015年第3期 (总第127期) 丁前沿理论 透析传 实践

文档评论(0)

月光般思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