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犯罪原因再思考.pdf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犯罪原因的再思考 严 士① / 土 在《犯罪原因存在于犯罪人的行为之中——关于犯罪原因的 思考》一文中,本人提出对犯罪原因的研究应该重在分析犯罪行 为这一新思路。沿着这种思路,可以走出被学者们认为的犯罪原因 的研究“误区”,这一误区导致犯罪原因多达“几百种”。⑦本文 审视了西方犯罪学的研究历史,寻找历史上关于犯罪原因的研究方 法及研究结果,并从对比和思考中,进一步阐明以犯罪行为来研究 犯罪原因的思路。 一、对西方“犯罪原因”理论的剖析 犯罪学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时间不算长,我国学者对犯罪原因 的研究以及方法论的选择,主要借鉴了西方犯罪学。我们有必要追 根溯源,寻找源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如果以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的贝卡里亚、边沁为代表的古 典学派算起,西方犯罪学迄今有200多年了。犯罪原因同样是200 年来这一领域中经久不息的研究内容,因而众说纷纭,流派纷呈。 纵观对犯罪原因的研究史,除古典学派外,基本上可分属三大类: ①严圭,女,副教授,南京森林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犯罪心理学,犯罪 学,邮编:210046。 ②戴宜生等:犯罪学前沿问题学术讨论,载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 年第3期。 105 刑事司法心理研究 或者从“社会”,或者从“个人”,或者从“社会”和“个人”两 者中去寻找犯罪原因,其间还有要从“自然”、“宇宙”中去找原 因的。自从李斯特把“自然因素”放入“社会因素中”去分析之 后,“自然”、“宇宙”不再当作一个大类的犯罪因素进行研究了。 显然,各个学派对犯罪原因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从“社会”中去找寻犯罪原因的首推社会犯罪学派,包括马 克思主义犯罪学派,迪尔凯姆社会犯罪学派,现代美国社会学派部 分学者。他们认为犯罪和犯罪人是由社会制造的,他们并不重视个 人之间的差别,犯罪与否,个人原因不是主要的。 从“个人”中寻找犯罪原因,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论” 当之无愧。不过龙勃罗梭自己也没有把这一理论坚持到底,晚年他 修正了“天生犯罪人”的理论,承认犯罪产生要有一定的社会原 因。精神分析论的鼻祖弗洛伊德也可列入这一派,因为他的基本观 点是“人之初,性本恶”。这就是说,人天生是要犯罪的,之所以 没有犯罪,是后天的约束。 以后的犯罪学派,无论是犯罪社会学派,还是犯罪人类学派、 犯罪生物学派、犯罪生理学派、犯罪心理学派,基本上都是从 “社会”及“个人”两大类中去寻找犯罪原因,不过侧重点不一 样,前者侧重“社会”,后者侧重“个人”。 从犯罪学产生以来,西方犯罪学家们提出的“犯罪原因”有 多少?没有人统计过。“犯罪原因”的概念不同、计量单位不同, 也无法统计。美国犯罪心理学家戴维·亚伯拉罕森试图建立犯罪和 原因之间的数量关系,他从疾病和病因之间的函数 原因之间的函数,得出了这样一个犯罪公式: 原因归类,并找出原因之间的数量关系,从方法来说,依然是实证 106 ①吴宗宪著:‘西方犯罪学史。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528页。 蔓三壑坌 重鎏狸斐!坠堡 主义的。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人建立过具体的函数,更没有人进行 过计算。如果就《西方犯罪学史》中可能作出的假设条件,按照 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进行组合计算,犯罪原因可能多达几十万。 犯罪原因研究产生于犯罪活动的大量出现。资本主义替代封建 主义后,工业化和贫困,导致犯罪激增,引来社会的广泛关注。众 多学者参与研究,方法各异,但主要借助了当时在自然科学和应用 技术中流行的方法,即经验实证主义。经验实证主义是由弗兰西 斯·培根在反经院哲学中提出的经验主义,经过霍布斯、洛克等人 的发展最后形成,这在当时是一种很先进的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