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6· 生国真堕堂盘查!塑!生!旦筮i鲞筮!塑£h也』丛Y!止叁P型!螋!:!尘!:堕!:2
·综述·
马拉色菌表型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的研究进展
赵颖章强强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上海200040)
【摘要】 马拉色菌作为一种嗜脂性的条件致病菌引起人的感染逐渐增多,其与多种疾病的相关性也日益受到临床上的关
注。现就其形态学、生理生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鉴定方法、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 马拉色菌;表型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
756.9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3827{2008)02..0106-.06
马拉色菌(Malassezia)为一种嗜脂性酵步,新菌种被逐渐发现,鉴定方法在临床实践及科
母…,是人类及温血动物皮肤上的正常菌群之一。 学研究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现就马拉色菌的表型及
在易感因素的影响下,它与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 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综述如下。
炎、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及某些银屑病等疾病
l表型鉴定方法
的发生密切相关,常侵袭皮肤角质层引起浅部真菌
病旧J。免疫低下患者和新生儿肠外营养导致的菌 1.1形态学
血症和脓毒病等深部真菌感染也与该菌有关口’4]。 茵落形态及镜下结构 马拉色菌在37℃生长
1889年Baillon首次提出马拉色菌良好,25℃不生长或生长不良。在35—37℃培养2
~4
(Malassezia)的概念。以前根据其镜下形态不同d后形成淡白色的乳酪样菌落…。镜下结构:
orbiculare)、革兰染色法染色后,光镜下可见直径约2一10斗m
分为圆形糠秕孢子菌(Pityrosporum
ovale)和厚皮马的圆形、椭圆形出芽孢子,粗短、两头钝圆的条状菌
卵圆形糠秕孢子菌(Pityrosporum
拉色菌(Malassezia 丝。透射电镜示菌体椭圆形、瓶状,其周围可见一
pachydermatis)J。直至1996
年,根据形态学、显微结构、生理生化学和分子学研 圈透明间隙,一端有电子密度高的颈罔结构,细胞
究,最终将马拉色菌属分为7个种∞J,即糠秕马拉 壁内侧呈螺旋状及锯齿状突起。扫描电镜下可见
圆形孢子,一端有乳头状突起(即出芽),在突起的
色菌(M丘咖r)、球形马拉色菌(胍globosa)、
周围有一环状的颈圈样结构包绕,突起扩大后形成
钝形马拉色菌(Mobtusa)、厚皮马拉色菌(胍
restricta)、小孢子,与母孢子颈圈样结构相连的部位形成缩窄
pachyderm—matis)、限制马拉色菌(M
的柄(芽颈),无菌丝。另外,马拉色菌的细胞壁具
斯洛菲马拉色菌(肛slooffiae)和合轴马拉色菌
有显著特征,超微结构显示马拉色菌的细胞壁相对
(Msympodialis)。近年,Sugita等人通过分子生
物学技术又发现了6个新的种。卜12】,分别命名为 较厚(可以达到0.25I.Lm),并且呈现多层,占整个
细胞体积的26%一37%¨引。
M.dermatis、M.japonica、M.nana、M.yamatoensis、
胍caprae和Mequine。其中,除厚皮马拉色菌外,
其余种均有嗜脂性特征,均在含脂质培养基上才能 形态学特征的具体描述,以及近几年Sugita等人对
生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