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 九上《捕蛇者说》word学案.docVIP

苏教版语文 九上《捕蛇者说》word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教版语文 九上《捕蛇者说》word学案.doc

学习目标 1.了解“说”的特点; 2.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掌握本文的词语; 4.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质、赋、嗣、蹙、藉、徙、俟”等文言实词,了解“乎”、“而”的多种用法。 2、认识“说”这一文体的特点及对比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师生交流作者信息 简介文体和作者: 说,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唐顺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但这场改革仅历时7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的贬地永州(州治在今湖南零陵市),在当时是相当荒僻落后地区。司马是刺吏的助手,有职无权。柳宗元在这里住了将近十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在刺史任上取得显著政绩。但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终于病死在柳州,年仅47岁。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他还写了不少政治和哲学论文。在诗词创作上,善于用简朴疏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他的诗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二、检查学生预习 1、学生活动 自读一遍课文,二人小组互读。 2、教师活动 检查学生对下列字音掌握的情况。 啮(niè)??御(yù)??得而腊(xī)之挛踠(luán?wǎn) 瘘(lòu)?疠(lì)当(dàng)其租入?嗣(sì) 几(jī)死者?戚(qī)?莅(lì)事者?日蹙(cù) 殚(dān)?转徙(xǐ)?顿踣(bó)?呼嘘(xū) 曩(nǎng)?悍(hàn)吏?隳(huī)突恂恂(xún)而起 缶(fǒu)?谨食(sì)之?苛(kē)政?孰(shú)知 以俟(sì)夫观人风者 检查字音掌握情况的同时,适当提示字义或词义。 3、学生活动 分别朗读课文。 4、教师活动 范读课文。 提出要求:边听边思考每句的大意。 三、学习课文 1、学生活动 疏通文意。二人小组,对照注解疏通课文大意。 2、教师活动 纠正学生翻译中出现的错误。 四、学生按要求激情诵读。 1、全班同学大声、自由地诵读全文。 2、每人至少诵读二遍。 3、力争读得顺口,上口。 五、学生质疑性朗读课文。 1、从课文第一段起,同学们提出自己不懂的内容,请老师解答,同学们做好课文旁批。 2、教师答疑,每解决一段,同学们便朗读一段。 六、学生巩固性复读。 1、学生分为四人学习小组。 2、每组同学从课文第一段起复述课文,复述一段,诵读一段。 3、每个同学都必须参加复述。 4、讨论: 《捕蛇者说》怎样表现了“说”这一文体的特点的? 明确:全文有叙有议,虽记叙较多,但却处处为议论服务。符合“说”可叙可议,以议为主的特点;全文语言极其形象、生动,亦符合“说”这一文体比较讲究“文采”的特点。 ? 七、展开竞读。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四段。 2、请同学们自告奋勇起来朗读第四,看谁读顺畅,有情感。 3、在“竞读”过程中,其他同学要小声地跟读。 八、背读大比拼 1、教师介绍文言文快速、准确背诵的方法: 如分层背译法、语言标志法、尝试抢记法、诵听背诵法、整体反复法等等。告诉学生不管用哪种方法背诵,都要理解文意,理解文路,都要抓住文章表达的突出特征。 2、学生试背课文第四、五两段。 附:《捕蛇者说》难句例解 以啮人,无御之者 1)假设而兼有连贯关系的复句。这类复句通常的次序是假设偏句在前,结果在后。 2)“以”,有人认为用法同“而”,连词,这里不取。因为从文气来看,并不通畅。我们以为,或可看成作“用”讲的介词,后面省去“以”的连带成分“毒牙”一类的东西,也可以用代词“之”代替“毒牙”等。同样结构如《论语·宪问》:“以告者过也。”或说同“已”,时间副词。又如:“其闻之者,吾以除之矣。”(《国语·晋语》)“王以和三晋伐秦,秦必不敢言救宋。”(《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谓齐王》) 译文:用(毒牙)咬了人,就没有能够抵御它的。 若毒之乎 “毒”,名词增加了意动用法,“毒之”是“以之为毒”,下文“又安敢毒耶?”就是“又安敢毒之耶?”省去宾语“之”。“毒”作“恨”讲,《广雅·释言》:“毒,憎也。”又如:“死者不毒,夺者不愠。”(《孙膑兵法·行篡》)“如此,则上无私威之毒。”(《韩非子·用人》)或说“毒”作“害”讲,参阅下文“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的说明。 译文:你把这差事当作灾难吗? 饥渴

文档评论(0)

zhonglanzhuo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