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教版语文 八上《记承天寺夜游》word学案.doc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
一、?导入
?这一天,小张来了好久不见的同学,高兴之余,小张就到饭店摆了一桌请客。在等待饭菜上桌的时候,小张突然想起了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地沟油事件,所以就有了上厨房亲自查看的念头。刚到厨房门口,小张就被人拦下不让进。小张问为什么?那人不爱搭理,只是指着个“厨房重地,闲人免进”的牌子让他自己看。
回到家,小张查了字典,得到了4种关于“闲人”的解释。1、指潜入敌方,侦察情况,刺探情报,进行颠覆活动的人。2、清闲无事的人。3、不相干的人。4、古代给有钱人帮闲的食客或伺候皇上的文人。
请问:“闲人免进”中的“闲人”?是什么意思?
1000年前的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苏轼和他的一个朋友也发出了“我俩是闲人”的感慨,请问这个“闲人”是什么意思?
二、?目标激趣
1、诵读课文,读出文章的韵味,理解文章的意境?。?2、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3、学习记事、写景、抒情的融合感悟作者简洁的语言特点。
三、学案导学
细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时间,与什么人,苏轼游玩了什么地方?游玩的起因是什么?
2、苏轼和他的朋友观赏到了什么美景?
3、观赏了美景后,苏轼和他的朋友有了什么感慨?
四、合作探究
五、展示提升
六、评点释疑
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史已经四年了。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
????团练副史:大致相当于一个地方的警备司令兼人武部长。
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
2、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庭院月色。
???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还有水草漂浮,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
???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比拟、比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更体现出了月光清凉明净的特点。衬托出作者闲适的心境(庭中夜色)?
3、译文: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两个反问句令人深思。作者抒发面对月光发生的感触。
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达的人生观。
??????????苏轼说的“闲人”是什么意思?
七、当场训练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词?1.月色入户(??????)??? ?2.欣然起行(??????)?3.念无与乐者(?????)???4.相与步于中庭(????)?5.水中藻荇交横(????)???????6.庭下如积水空明(???????)?7、盖竹柏影也(?????)
?二、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苏教版语文 八上《春望》word教案.doc
- 苏教版语文 八上《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word教案.doc
- 苏教版语文 八上《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word练习题.doc
- 苏教版语文 八上《晏子使楚》word中考试题.doc
- 苏教版语文 八上《晏子使楚》word复习学案.doc
- 苏教版语文 八上《晏子使楚》word学案.doc
- 苏教版语文 八上《晏子使楚》word教案.doc
- 苏教版语文 八上《晏子使楚》word教案及练习.doc
- 苏教版语文 八上《晏子使楚》word说课稿.doc
- 苏教版语文 八上《晏子使楚》word课堂实录及反思.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