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社区 本章要点 社区的概念 社区的构成要素 社区的类型 划分社区的标准 郊区化和后现代城市社区 城市社区的发展 中国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 第一节 什么是社区 一、社区的含义(1) 对社区的研究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理论 与共同体不同的是社会。 社会产生于众多的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有计划的协调。 社会中的个人预测共同实现某一种特定的目的会有利 于自己,因而聚合一起共同行动。 与人类共同生活的这两种形态息息相关的人的意志。 对社区的研究源于家滕尼斯的理论。 一、社区的含义(2) 社区的定义: 功能主义的观点:社区是由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利害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 区位学的观点:社区是在一个地区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人群。 二、社区的构成要素 构成一个社区,必须具有以下几个要素: 一定的数量的人口 一定的区域界限 一定的行为规范 一定的认同感 一定的社区组织 三、社区分析的理论视角-产生背景 城市社区自工业革命之后有了新的特征。 工业化城市比前工业化城市更大型、更复杂、更具有变化性。 注重城市地理位置的城市区位学的发展。 三、社区分析的理论视角-同心园理论 伯吉斯的“同心圆区”模型把芝加哥城市划为相继连续的五个同心圈,每个同心圈包含各自独特的人口和活动方式。 芝加哥城市包括: 中心商业区; 过渡性地带; 工人阶级住宅区; 交通带。 三、社区分析的理论视角-郊区化理论 城市社区的概念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被丰富了,出现了郊区化的理论: 1.结构主义理论认为,郊区的人口特征鼓励郊区居民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 2.选择性迁移理论认为,迁移到郊区的中产阶级是重视家庭的一群人。 3.阶级理论的研究者认为郊区化是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体现。 三、社区分析的理论视角-后现代城市理论 根据西方社会的发展,城市社区的研究者提出了后现代城市的理论: 后现代城市形成于消费的全球化浪潮中,其特点是小规模的有民族风格的餐馆被一些全球连锁的饭店所取代; 城市社区中不存在单一文化的同质生活方式; 公共空间被私有化; 后现代城市除了传统城市社区的功能分区外,由三个相互重叠的成分组成,分别是边缘城市、二元城市和幻想城市。 虚拟社区理论工作者出现在互联网时代: 1、它是由有共同需要的社会成员组成。 2、依托互联网网站进行人际互动的一种非地域性的社会 形态。 第二节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一、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特征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之间在经济活动的类型与方式上的差异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在地理和人口方面的差异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上的差异 城市社区成员和农村社区成员在文化和生活方式方面的差异 二、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发展(1) 农业社会中的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稳定的农业耕作生产方式导致了稳定的定居生活方式。 农业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产量的增加。 二、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发展(2) 以下一些因素使得在农业社会中城市得以长足地发展: 农业社会中劳动分工和职业分化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农业社会中的阶级分化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农业社会中宗教和文化艺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农业社会中战争规模的扩大和军事的职业化也促进了城市的扩大。在上述条件下,农业社会中出现了稳定的城市体系和大批的都市。 三、工业化时代的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1) 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工业化带来了贵族城市向市民城市的转变。 首先,工业化极大地改变了城市居民的构成。 其次,工业化导致了城市中出现了大规模的经济组织。 再次,工业化导致了城市内部阶级、阶层和职业结构的分化。 三、工业化时代的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2) 工业化改变了农村社区。 首先,早期的工业化导致了农村人口规模的缩小。 其次,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再次,工业化导致了农村社区农业耕作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工业化改变了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的关系。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一、中国农村社区的发展(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首先在农村中实行了土地改革。 50年代中期开始的农村合作化运动和50年代后期实行的人民公社制度。 从70年代末开始,中国农村社区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经济体制改革。 一、中国农村社区的发展(2) 以1985年中央改粮食及主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为合同订购为标志,中国的农村改革划分为两个阶段。 1994年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 2005年取消农业税。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农村人口开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修订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全文).doc VIP
- 三菱电梯菱云2LEHY2调试资料.pdf
- DBJ50-112-2016:现浇混凝土桥梁梁柱式模板支撑架安全技术规范.pdf VIP
- 温室大棚中央空调系统方案.docx VIP
- 新解读《GB_T 18442.3 - 2019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 第3部分:设计》最新解读.pptx VIP
- 药物治疗管理与个体化药学服务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docx VIP
- 奥的斯电梯ACD MR(SKYII图纸)电气原理图纸DBA21290AV.pdf
- 中医养生养生保健方法实操.pptx VIP
- (高清版)C-H-T 9028-2018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网络地理信息服务分类与命名规范.pdf VIP
- 奇正藏药市场营销策略奇正藏药场营销策略.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