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奇器图说》与中外文化交流1
毛瑞方
【内容提要】《奇器图说》是晚明中国学者王徵(1571—1644)与西方入华耶稣会士邓玉
函(Johann
冠名,形容其所撰译内容之新奇,同时,它所承载的文化交流史也是一朵奇葩。以《奇器图
说》学术史的视角,对《奇器图说》与中西文化交流、《奇器图说》在《四库全书总目》中的
著录和《奇器图说》与中朝文化交流三个问题进行探研,通过考察《奇器图说》这部书的成
书过程及其影响,展示宫廷典籍与中外文化交流的互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最终呈现两点启
示:一是从文献的角度研究文化史,不仅可以呈现文献与文化的互动关系,也是对从其他角
度研究文化史的有益补充:一是异质文化的本土化最终需要通过本土的学人志士的学j、重
新解读后融入自己民族文化这一重要途径。
【关键词1((-tr器图说》中西文化交流 《四库全书总目》 中朝文化交流
《奇器图说》,又叫《远西奇器图说》或者《远西奇器图说录最》(以下均简称《奇器图
说》),共三卷,是晚明中国学者王徵(1571—16,14)与西方入华耶稣会士邓玉函(JohannSchreck,
1576—1630)合作撰译的一部西方机械工程学汉语著作。这部书以“奇”冠名,形容其所撰译内
容之新奇,同时,它所承载的文化交流史也是一朵奇葩。
《奇器图说》这部书的学术史大致分为晚明成书期、晚明出版期和清代传播期三个阶段。
《奇器图说》的成书的过程就是中西文献和文化交流的过程。成书后于明末刊刻出版和再版
的过程即其开始发挥学术影响的过程。天启八年(1628)由武位中初刻于扬州,崇祯年间徽
州府书商汪应魁翻刻,徽州书坊吴氏西爽堂也翻刻了此书。后世各个版本无不出于此三个版
本。《奇器图说》在清代产生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着重考察。一是从其被清代书目著录的情
况看其对中国学术和社会的影响。中国古籍书目类目的变化往往受典籍数量和种类的变化影
响较大,而典籍数量和种类的变化又会受文化史影响。因此,考察《奇器图说》在古籍目录
中的著录情况,可以了解该书在当时的社会文化中所处的状况。二是从其由中入朝的传播史
看其对其他国家学术和社会的影响。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十七世纪上半期西学文献入华及其影响一一以金尼阁和王徵研究
为中心”(项目号:10YJC770069)阶段性成果。
一503一
本文即以《奇器图说》学术史的视角,对《奇器图说》与中西文化交流、《奇器图说》在
《四库全书总目》中的著录和《奇器图说》与中韩文化交流三个方面进行探研,旨在通过考
察《奇器图说》这部书的成书过程及其影响,展示宫廷典籍与中外文化交流的互动过程。
一、《奇器图说》与中西文化交流
《奇器图说》与中谣文化交流的问题,实际上是《奇器图说》与西学东渐的问题,与西
学东渐的大背景、中西学者的合作撰译过程、该书的文献来源、该书的价值几个具体问题紧
密相连。
晚明时期,西方科技知识第一次大量传入中国。遵循学术传教策略,诬方传教士带着西
方文化知识和书籍进入中国。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即特别重视科学家和科学书
籍,随身带了很多数学、天文学、宇宙学和自然科技的书籍。最重大的西书籍入中国事件是“七
干部西书入华”,即1614年到1618年间金尼阁(Nicolas
科技类书籍包括数学、建筑学、天文学、机械物理学、矿冶、医学、航海术等等。被金尼阁
挑中、并带回中国的传教士科学家邓玉函,知道中国人极其重视历法,就设法将哥白尼《天
体运行论》、开普勒《哥白尼天文学概要》以及伽利略等人的著作携来中国。这些西方科技书
籍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它掀起了中西方学者翻译西方科技著作的热潮。
例如,利玛窦、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前六卷;利玛窦、李之藻合译的《同文指算》前
编二卷,《通编》八卷,《别编》一卷;利玛窦、李之藻合译的《圜容较义》一卷等等。科技
知识的翻译涉及了天文、数学、水力、测量、机械等领域。另一方面,它们扩大了中国学者
的研究视野,丰富了中国学者的研究内容,成为中国学者科技研究的新源泉。明后期重视科
技、重视对西方科技著作翻译的风气,与当时的实学思想与挽救明朝颓势的社会要求密切相
关。王徵是晚明探索科技风气中表现非常突出的人物,是有条理、有计划地写一部关于机械
工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7九五%27江苏高速公路路面及其软土地基处理的试验的研究和应用.pdf
- %27九五%27江苏高速公路综合排水系统的试验的研究和应用.pdf
- %27埕岛二号%27中心平台非灌浆腿导管架结构设计.pdf
- -%2760-Co集装箱检测系统的软件规划.pdf
- Si-%2c3-N-%2c4--SiO-%2c2-系组元活度的计算.pdf
- SINUS-881电子束加速器及关键技术.pdf
- “长三角”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探讨.pdf
- “城市、农村”配电线路无功补偿的优化分析.pdf
- “代际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对西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冷思考.pdf
- “低碳文化”概念的基本思想、运行操作及其文明前景.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