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 水稻土 第一节 水稻土的分布和形成 一、分布 有一定种稻历史的地区就有水稻土的分布。我国水稻土大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我省水稻土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83%,是我省最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二、形成条件 水耕熟化,导致了水稻土的形成。这是水稻土不同于其它土壤的主要原因。 母质:水稻土可以直接起源与通常的母质,也可以从其它土壤发育而来。后者更常见。 三、水稻土的形成过程 (一)水耕熟化作用 水耕熟化作用使土壤不断克服原有的不良性状,改善了保水、保肥和适种性能,使肥力不断发展。 (二)水耕淋溶过程 1、机械淋溶 硅酸盐粘粒分散于水中产生的迁移。其强度取决于土壤物理特性、地形部位、地下水位的高低。 2、溶解淋溶 土体内物质形成真溶液而随渗漏水的迁移。不同土壤中淋溶的主要物质不同。 3、还原淋溶 某些元素被还原后,溶解度大大增加,迁移能力也大大提高。最主要的是铁锰。 4、络合淋溶 土体内的金属离子以螯合物形态而进行的迁移。络合淋溶可以使溶解度很小的元素发生淋溶。 (三)腐殖质的累积与分解过程 水田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较慢,腐殖质化系数较高 与母土相比,水稻土的有机质含量增 加,组分变简单。 第二节、水稻土的基本化学性质 一、土壤还原性的发展 (一)淹水期间水稻土的主要化学变化是: 1、O2浓度极低,CO2浓度增长; 2、还原性物质增长 3、氧化还原电位剧烈降低 (二)土壤中顺序还原作用 1、前期: 耕层中的分子态氧被消耗 随后硝酸盐被还原 锰被还原 随后铁被还原 2、后期 硫酸盐开始被还原 大量有机酸累积 (三)影响还原性发展的基本因素 1、有机质,特别是新鲜有机质含量 2、高温的促进还原性的发展 3、土壤中可还原物质含量,可以延缓还原性的发展 4、土壤的渗透性 5、根系的泌氧能力 6、土壤管理(烤、排、灌) (四)氧化还原电位的不均一性 1、水土界面的差异 土壤淹水后,水中的氧通过扩散进入土层,在水土界面的薄层土壤中形成氧化表层。该层厚度小于10毫米。 2、土块内外的差异 土块外的Eh比土块内高,一般可以高140-230毫伏。 3、根际与非根际的差异 水稻根系能够想土壤分泌氧,所以使根际土壤的Eh高于非根际土壤。一般相差几十毫伏。与此相反,旱作根际土壤的Eh则比非际土壤低。 4、不同层次的差异 淹水期间,耕作层呈还原态,淀积层和底土层可能呈还原态,也可能呈氧化态 二、pH的变化 (一)pH的变化趋势 淹水后水稻土表层的pH都趋向于中性,一般半个月左右可以达到平衡。 (二)影响因素 1、有机质: 有机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分解产物消耗或增加土壤溶液的质子,使土壤的pH升高或降低。有机质含量高,变幅大。影响主要表现在淹水前期。 2、温度: 温度影响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温度高,对pH的影响比较显著。 三、水稻土物质转化的特点 (一)有机物转化特点 1、嫌气分解占优势,分解转化缓慢 2、分解中间产物累积显著 (二)N,P转化特点 1、N转化的特点 (1)与旱地相比,水田氨态N数量减少,硝态N几乎完全消失 (2)水田排干后淹水,NH4+含量增加。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增加效应明显 (3)土温升到35-40oC时,氨态N显著增多 (4)反硝化作用强烈,脱氮作用明显 施用在表层的N肥的脱N量在17-64%之间,深层施用仅为7-42% 水田土壤的脱N作用主要是反硝化作用 2、P的转化特点 土壤淹水,磷的有效性提高 原因: (1)磷酸高铁还原 (2)PH升高,促进磷酸高铁和磷酸铝的水解 (3)铁、铝磷酸盐的铁和铝被有机酸络合 (4)吸附在胶体上的磷酸根的解吸 (5)有机磷的矿质化 第三节、水稻土剖面构型 一、主要土层 1、耕作层(A):也称淹育层 2、犁底层(P):位于耕作层之下,较紧实,渗透性和通气性较弱,有托水托肥的作用 3、淀积层(B或W):氧化还原交替所形成 4、潜育层(G):长期淹水所致 二、水稻土的分类 按《福建土壤》中的分类系统,我省水稻土分为7个亚类,16个土属,土属之下再分土种 第四节、水稻土类型及其基本性状 一、淹育水稻土 发育于丘陵台地之上,地表水型,地下水较深,灌溉水源无保证,水耕熟化时间短,淋溶淀积现象不明显,剖面分异弱呈A-C型、A-(P)-C型,A-P-C型。 有机质分解较快,有机质含量较低,酸性较强,养分贫乏,肥力较低 分为红土田和红泥砂田2个土属。 主要障碍因素是旱、酸、粘、瘦 二、渗育型水稻土 发育于山地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轧制自动控制8板带钢冷却技术.ppt VIP
- 新解读《GB_T 38883-2020无损检测 主动式红外热成像检测方法》.docx VIP
- 银行案防工作培训课件.pptx VIP
- 毕业答辩——船舶操纵性和耐波性.doc VIP
- CSTM-无损检测 红外检测 涡流红外热成像检测方法.doc VIP
- YDT 3436.4-2019架空通信线路配件 第4部分:抱箍类、光缆预留支架(报批稿).pdf
- SH-T 3542-2007 石油化工静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规程.pdf VIP
- 新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教案(全册).pdf VIP
-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课件完整版.pptx VIP
- 夏普液晶电视中文指导书.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