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储层地质模型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油气藏评价及开发设计阶段 储层概念模型:点坝砂体的半连通模式 (据薛培华,1991) 构造背景下的的三维概念模型 盐丘或古潜山三维地质模型 简单或复杂构造三维地质模型 粗网格储层三维静态模型 建模要求: 可以优化开发实施方案及调整方案,如确定注采井别、射孔方案、作业施工、配产配注及油气田开发动态分析等,以提高油气田开发效益及油气田采收率。 模型类型: 储层细网格静态模型 基础资料: 开发井网+探井、评价井+地震资料 模型精度: 精度较高 开发方案实施及油气藏管理阶段 储层结构三维地质模型 (沉积微相模型) 开发方案实施及油气藏管理阶段 细网格储层三维静态模型 复杂构造三维地质模型 储层结构三维理论地质模型 储层结构三维地质模型 (沉积-岩石微相模型) 建模要求: 可以进行剩余油分布预测和挖潜、优化注水开发方案的调整、制定三次采油方案 模型类型: 储层细网格预测模型 基础资料: 加密井、检查井+开发动态+开发井网+探井、评价井+地震 模型精度: 精度很高 注水开发中后期及三次采油阶段 储层流动单元三维地质模型 细网格储层三维预测模型 更高级的储层随机模拟方法 储层结构三维地质模型 复杂构造三维地质模型 注水开发中后期及三次采油阶段 怎样建立三维储层模型?(How to …) 应满足的建模要求 应遵循的建模原则 国际石油工业界的建模共识 要真正地贯彻多学科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经验一体化的协同地质建模原则,确保高质量、高精度地建立储层三维模型 国际石油工业界的建模共识 要严格遵循“等时建模+成因控制储层相建模+确定性建模约束随机性建模(相控储层建模)”等一系列地质建模原则,以确保所建储层三维定量模型的准确性。 储层地质体是在不同的时间段形成的,时间段不同,储层形成规律有所差别。在建模过程中,若将不同时间段的储层作为一个单元来模拟,必然会影响建模精度。 应用等时界面来划分模拟单元,分单元建模,然后再将其组合为统一的储层模型。 等时建模原则 沉积相分布有其内在规律。相与相之间、相内部的沉积层之间均有一定的成因关系,因此,在相建模时,为了建立尽量符合地质实际的储层相模型,应充分利用这些成因关系,而不仅仅是井点数据的数学统计关系。 相的成因关系主要体现于沉积模式方面。 成因控制储层相建模原则 ★首先建立储层相模型 ★然后分相带进行井间插值或随机模拟,建立储层参数模型(如孔隙度、渗透率、流体饱和度三维分布模型) 相控储层属性建模原则 相分布控制着储层参数分布 相不同,储层参数分布规律不同 平均效应约束的序贯 高斯随机模拟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储层地质学 与油藏描述 蔡毅 资源与信息学院 010O) caiyi@vip.sina. com 二、教学内容 1、油气储层基本特性 2、储层原始建造(储层原始沉积) 3、原始孔隙成岩演化(储层成岩演化) 4、储层裂缝(储层后期构造改造) 5、储层孔隙结构(储层微观孔隙特征) 6、储层敏感性 7、储层非均质性 8、储层地质模型 9、油藏描述概论 九个部分,八周课程 什么是三维储层模型?(What is …) 为什么要建立三维储层模型?(Why …) 怎样建立三维储层模型?(How to …) 第八章 储层地质模型 第一节 概念、分级和分类 第二节 储层确定性建模方法 第三节 储层随机性建模方法 定量表征储层地质特征(储层结构及其属性参数) 在三维空间分布规律的地质模型。 1、储层地质模型概念 一、按勘探开发阶段及模型精度分类(裘亦楠,1991) 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 静态模型(Static model) 预测模型(Predictable model) 2、储层地质模型分类 开发程度越来越高 模型精度越来越高 沉积或成因类型模型:典型化、概念化 具有地区代表性 与沉积或成岩模式类同,但加入了勘探开发所需的地质特征 应用于油田勘探、评价、开发设计阶段,可以减少战略失误 储层概念地质模型 概念模型:点坝砂体的半连通模式 (据薛培华,1991) 沉积模型:点坝砂体沉积模式 (据薛培华,1991) 概念:描述某一具体油气田或区块的一个或一套储层的 地质属性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分布规律的地质模型。 目的:为编制开发方案及调整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实现:小层平面图、油层剖面图、栅状图、三维分布图、切片图 缺点:地震-信息覆盖面广但垂向分辨率低 测井-井间参数内插与外推预测精度考虑较少,精度欠缺 储层静态地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