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朔里煤矿新矿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doc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朔里煤矿新矿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doc

  1. 1、本文档共1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该设计论文已经通过各大高校老师审核认可并通过答辩,欢迎大家下载学习交流。如有疑问可随时联系店主,竭诚为您解答!!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1矿区概述 全套设计,联系153893706 朔里煤矿位于安徽省淮北市东北16公里处朔里镇,区内有矿用铁路在坡里车站接符夹线,南至符里集接京沪线、北至夹河寨接陇海线、西到阜阳接京九线,可通往全国各大城市,矿区公路与主干公路连接,合徐高速、连霍高速由矿区东侧和北部通过,交通便利。如图1.1。 图 1.1 朔里矿交通图 1.1.1地形地貌 本区地势平坦,矿井被40.10~80.00米厚的第四系冲积层所覆盖,海拔标高32.04~34.99米。呈北部偏高南部偏低的地势特征,区内无河流通过,仅北部葛洼村附近有一条人工挖掘的增产河,矿井东有龙河、闸河,西有岱河,水量随季节变化,旱季干涸。82年7月矿井东侧的闸河最高洪水位36.856米,使之积水成灾。 1.1.2气候 淮北地区属海洋—大陆过渡性气候,夏天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多风,雨季多集中在每年的6~8月份,年平均降雨量为800mm,雪期为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冻土深度为0.2m,最深为0.3m。气温最高为40℃,最低为-12℃,平均相对湿度为73%,气压为990~1041mb。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风力一般3~5级,最大风力为9~11级。 1.1.3地震 安徽北部宿州~徐州一带自公元925年以来,曾发生强弱地震40余次,最强地震(1668年)波及本区,裂度为Ⅶ度。据全国地震裂度区划图查得,本区地震基本裂度值为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值为0.05。 1.1.4地温 本矿区年平均地温15℃左右,恒温带深度30m左右,其恒温为15℃左右。本矿井属地温正常区,地温梯度小于3℃/100m,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温将随之升高。 1.1.5供水 本矿生活用水水源主要是奥灰水,其次是太灰水,水质类型为HCO3.SO4—Ca.Na型,水质较好,易于开采。本矿目前已施工2个奥灰水源井和1个太灰井下水源井,出水量一般60~70m3/h。由于奥灰、太灰含水层富水不均,且水量偏小,能施工的水源井有限,生活用水较为紧张,为此,本矿通过考查论证,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建立了日处理能力5000m3的净化水厂,净化处理矿井井下的排水,除部分补充非饮用生活用水外,主要用于井下防尘或工业用水。 1.2井田地质特征 1.2.1地层 朔里煤矿位于淮北煤田闸河向斜的中部,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板块东南缘,徐淮坳陷中。区域地层属华北型地层,由老至新为远古界的青白口系、震旦系,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新生界的第三系、第四系。 矿井地层:自下而上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灰岩,石炭系中、上统,二叠系,第四系。其中缺失奥陶系上统、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下统、三叠系等地层。含煤地层为中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其中以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为主,山西组次之。自奥陶系剥蚀面向上,矿井内地层总厚度645米左右。 含煤地层总厚度560米左右。其上部全被第四系冲积层所覆盖。 1、石炭系(C) ① 中统本溪组(C2b) 假整合于中奥陶系的深灰色、隐晶质石灰岩之上,厚度一般为22米左右,其上部以浅灰-灰白色隐晶质石灰岩为主,夹紫色泥岩,下部为灰白-棕色、紫色铝质泥岩,底部含铁质结核较多。 ② 上统太原组(C3 t) 整合覆盖在本溪组之上,为薄层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煤层及石灰岩,有韵律出现。厚度平均为154.86米,以石灰岩为主,含灰岩12层,从上至下依次编号为1~12灰。 底部普遍发育一层黑色泥岩(海相泥岩),致密,块状,含少量粉砂质及菱铁质结核,厚度平均为10.72米,一般在4~25米间。 石灰岩中以1灰、2灰和13灰三层较稳定。1灰为黄灰色~深灰色,隐晶质。上部含泥质较高,富含蜓和珊瑚等化石。1灰全区普遍发育,层位稳定,是重要的标志之一(K1)。其顶界面作为与山西组分界线。 本组含煤9层,厚度为0~1.04米,平均为0.46米,偶见可采点。 2、二叠系(P) ① 下统山西组(P1s) 本组与下伏太原组为连续沉积,呈整合接触。厚度平均为127.68米,一般为111.48~147.80米,由一套灰~深灰色厚层状粉砂~细粒砂岩和灰~深灰色的泥岩及薄层煤层组成。共含有6、7两个煤组,其中6煤为局部可采煤层。7煤层为极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 7煤以下至海相泥岩间为深灰~灰白色粉砂岩、细砂岩和薄层泥岩互层,具有明显条带状构造,可见清晰的连续波状层理。 6煤至7煤之间,由灰色~深灰色,细砂岩至粉砂岩、薄层泥岩及煤层组成,呈条带状,具缓波状层理。 从6煤到山西组顶界,主要由灰白~深灰色中、细粒砂岩和粉砂岩夹薄层泥岩组成。砂岩多呈不等粒结构, 6煤层顶底板常见4~6米的深灰色粉砂岩,是确定6煤的良好标志。 ② 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本组连续沉积在山西组之上,与其呈整合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