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陶二煤矿180万吨新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doc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陶二煤矿180万吨新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doc

  1. 1、本文档共1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该设计论文已经通过各大高校老师审核认可并通过答辩,欢迎大家下载学习交流。如有疑问可随时联系店主,竭诚为您解答!!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全套扣153893706 1.1矿区概述 1.1.1矿区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m等高线;东部以F32断层和拟登记的东部边界为界。邯(郸) ~长(治)铁路从本区北部通过,在邯郸与京广铁路交汇。邯郸至武安公路分别从本区中部及北部通过,该矿东距京广铁路线31km,有午汲~褡裢镇铁路从井田北部通过,并与邯郸~峰峰环行铁路在午汲接轨。邢台~都党公路从井田西边通过,距矿2km,交通比较方便(附矿井交通位置图1-1)。煤炭产品主要销往河北,部分销往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 1.1.2矿区地形特点3矿区气候条件13.4℃,极端最高气温为42.5℃、极端最低气温为-21.0℃;多年平均无霜期202天,积雪最大厚度14.00~16.00cm,冻土最大深度37.00~42.00cm;年内风向多为南风和西北风,最大风速20m/s。降水主要受太平洋东南季风气候影响,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2.7mm。历年最大降水量为1026.3mm(1968年8月),最小降水量为220.0mm(1986年),主要降水集中在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76%,7月份温度最高,元月份最低,降雪及冻结日期自11月中旬至次年3月初,约90余天,最大冻结厚度41厘米(77年2月)。春季多风,风向以NE,NNE,南风居多,给人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 1.1.4矿区水文情况30~50m,最宽处可逾百米,谷底与地面的最大高差可达24m,底部常有涓涓细流,亦为雨季之泄洪通道。其上游西沟支流建有北牛叫和北李庄水库,西南支流建有康庄水库,沁河建有八河坝水库,总库容量为290.90万m3。1963年最高洪水位在陶庄附近为+157m,在牛叫河村桥北小庙下部地台边缘最高洪水位为+123.00m 1-1 矿井交通位置图 1.1.5水源及电源 矿井生活用水水源取自处理后的浅层地表水;工业用水取自处理后的井下排水。 陶二矿35KV变电站为矿业公司供电核心,以该变电站为核心向周边敷设式供电,郭庄35KV变电站内安装两台主变,每台主变容量为12500KVA,型号为SF11-12500/35,变比为35kV/6kV,一台运行,一台备用,变电站两路架空电缆分别来自惠兰110KV变电站及陶二35KV变电站。陶二变电站出两趟6KV架空线路供电至立井变电所,立井变电所馈出两路电缆至第一水平中央变电所,立井变电所还同时负担着地面所有用电负荷,地面大型建筑均设置了避雷装置(避雷针、避雷线)。立井变电所出两路6kV架空线路供电至淮河沟配电室,淮河沟配电室出两路架空线供电至风井配电室,淮河沟配电室出两路入井电缆(型号为YJV22-6 3×95)给采区变电所供电,风井主扇均为双回路供电,主立井、副井及泵房均为双回路供电,井下中央变电所设置了小电流接地保护装置。 1.2井田地质特征 1.2.1地层情况b)、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P1)山西组( P1S)、下石盒子组(P1x);二叠系上统(P2)上石盒子组一段至四段(P2 S1~4)、石千峰组(P2Sh);三叠系下统(T1)刘家沟组(T1l),第四系(Q)。井田煤层(1号~9号煤层)赋存于石炭系及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含煤地层。该节着重描述石碳系太原组及二迭系下统山西组含煤地层。石炭系太原组(C3t)与本溪组呈整合接触,为浅海相、滨海相过渡相沉积,岩性为黑色泥岩、浅灰色灰色铝土泥岩和粉砂岩,含植物化石,间夹厚层状浅灰色中细粒砂岩,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有9号煤、8号煤、6号煤、2号煤、1号煤。不可采煤层有7 号煤、4号煤、3号煤层等共11层。含5~7层石灰岩,由下而上为下架灰岩、大青灰岩、中青灰岩、小青灰岩、伏青灰岩、野青灰岩、一座灰岩。本组厚106~210m,平均厚131m。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底界为北岔沟砂岩,以灰色中厚层细粒砂岩、中粒砂岩夹薄层粉砂岩,含菱铁矿结核与太原组呈整合接触,向上为深灰色粉砂岩、泥岩及细粒砂岩,夹薄煤一层(为2下)不稳定,多分布在井田北、中部地段,其上为本井田主要可采的2号煤,顶板为粉砂岩,含丰富的植物化石,局部相变为细粒砂岩,向上含薄层1~3层,一般多不可采,极不稳定,本组厚度44~98m,平均厚度74m。 图12 煤层综合柱状图1.2.2地质构造 本井田位于新华夏和第三隆起带——太行山隆起带东部边缘地带,处于显德旺向斜和邑城背斜的南部边缘,武安向斜北部矿山隆起的东翼。 本井田基本为单斜构造。地层总体走向为北东,倾向南东,一般倾角:南翼13°~25°,北翼小于15°。井田内构造复杂程度除区域性控制外,还受矿山岩体的影响。由于西部矿山岩浆岩体的控制,所以井田内的地层构造具有明显的变化,并伴有轴向近东西的呈“W”型的简单宽缓褶皱构造。在24勘探线附近,有一明显的“马鞍型”构造,由店子背斜、史村向斜及史村东北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