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淡江大学建筑系四年级九十四学年度第一学期.DOC
淡江大學建築系四年級九十四學年度第一學期
EA408設計工作室 2005年9月
數位化的建構有三個主要的層次。第一個層次,就是根據建築設計程序本身與電腦輔助設計工具的互動性而來的。利用快速的進出互相連結的資料,對於我們所期待的造型做出設計的決定。第二個層次,我們可以結合真實與虛擬技術,達到從前設計所沒有辦法構想的境界。先進的投影技術對於建築外表的投射,將使得我們擁有如新大眾媒體的幻覺,使得頹廢的情境充滿活力,並且達到之前無法達成的想像。第三個層次,我們將可以用更先進的為電子技術控制環境中的聲、光、水…等無機的材質,達到更進一步的建構文化。
數位化的建構(Digital Techtonics)
從「數位化的建構」的角度觀察,可以De-formation〈形變〉與In-formation〈資訊〉兩個主要的方向來探討新世代建築設計師對於建築物表面設計所作的新詮釋。De-formation藉著電腦繪圖的技術,迅速達成非線性的造型,並且結合電腦輔助製造(CAM)的技術,產生三維的電腦與實體模型,甚至應用於實體建築物之施工。另一方面,以 In-formation的手法嘗試將多媒體與資訊革命的觀念加諸於建築設計之中,而由De-formation觀念的延伸,有部分建築師將自由形體再加以想像,與仿生建築產生聯想,因此藉助電腦輔助設計工具產生了模擬生物形態、與環境互動、或者是某種程度的生態建築。Greg Lynn的「胚胎學住宅」就是希望設計一棟與環境互動的住宅。NOX的Fresh H2O Pavilion在實體的環境中,嘗試塑造在水中的感覺。而In-Formation的觀念的延伸,嘗試使用許多新的材料與介面於建築物的皮層,瑞士建築師Herzog de Meuron將這樣的觀念發揮得淋漓盡致,使得建築物表面的材料不再只是使用傳統的建材,運用許多科技讓建築物的外觀有了更多的隱喻。
游牧與微建築(Micro Architecture)
今天,在晶片以及液晶顯示的技術突破之後,造就了現代攜帶式電子產品的趨勢,這種趨勢的形成也將是一個將微電子裝置行動化概念的一個開始。當人們不需要畫地自限的居住在某個固定的定點時,建築的空間則需要一個可以隨時被移動的機制。因為空間單元間不斷的重組過程,形成新的環境內容。建築對於「游牧」的構想,可以藉由不同方式來完成,以達到外在環境的變動需求。
從早期關於預鑄房屋與拖車屋之討論,加上前衛建築團體Archigram與Future Systems許多關於「紙上建築」的創作-想傳達出對於群居社會的一種叛逆式反應。近期許多書籍包括《House in Motion》[Kronenburg 1995]、《Living in Motion》[Allie 2002]、《Move House》[Topham 2004] 、《Parasite Paradise》[NAi 2000]、與《XS》[Richardson 2001]、《Xtreme Houses》[Smith 2002]等書籍又重新展開這樣的討論。近期的想法主要是以「微建築」(Micro Architecture)的小尺度,嘗試以各個角度詮釋變動中的個人空間,而「可攜式」(Portable)也成為風潮,多多少少與「游牧性」的討論相關。主要是針對於資訊社會與私人個性化空間兩個方向加以強調。
維也納的Awg_Alles Wird Gut所創作的「都市壽司」(Urban Sushi)方案,則是對於微建築與可攜式建築提供了絕佳的詮釋。阪茂(Shigeru Ban)的「紙筒建築」與Wes Jones以貨櫃為主要材料的微建築,則是對於居住體的材料提出了另類的實驗。另外,Rural Studio則嘗試利用部份廢材,將居住體的實驗延伸到「在地建築」的方向。
資訊文化與建築
建築學系九十四學年度第一學期課程教學計劃表
科目中文名稱: 建築設計(四) 授課教師:陳珍誠
開課班級 建築系 4 年 班 必選修 必 修 學分數 6 學分 6 小時(上、下學期 12 學分) 先修科目 建築設計(四) 週次 月/日 內容 第一週 09/12 分組說明與設計一題目說明 第二週 09/19 設計一(CNC/No.1)概念模型 第三週 09/26 設計一1:1實體模型 第四週 10/03 設計二(CNC/No.2)概念模型(一) 第五週 10/10 設計二概念模型(二) 第六週 10/17 設計二正草圖 第七週 10/24 設計二1:1實體模型 教學內容 第八週 10/31 設計三(都市游牧)題目說明與基地探勘 第九週 11/07 期中評圖 及進度 第十週 11/14 期中考試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