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中豪杰之项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文学论文-苗中豪杰之项四   铭记与遗忘   有些时候,人们真的很学会遗忘,忘却那些应该铭记的“金玉之躯”。或许是因为人们在灯红酒绿中,习惯地做着有颜色的热梦,喝着有颜色的凉风,说着色彩绚丽的“词儿”。或许是因为一个民族随着年纪的增长,她变得善忘,忘记了那些曾经在辛酸和深渊中苦苦挣扎的岁月。就在那些岁月里,有些人为了他们眷恋的祖国而誓雪耻,或许他们还不知道“国家”是什么概念,或者是因为“国家”的概念变得实在模糊,才使得人们变得善忘。尽管如此,那些“金玉之躯”的故事总被有良知的人铭记,而这里就是一个良知的铭记。   民族大义   翻开清史的每一页,让人振奋,又让人痛心。康熙、乾隆时的大帝国已经随水而逝,留下道光、咸丰、光绪时的“爱新觉罗氏”小衙门,对外卑恭,对内恐吓同胞。道光三十年的鸦片战争就开始了这种局面:割地赔款,签订不平等条约。小衙门为了负战争赔款,大力搜刮民脂民膏,本就生活在水生火热中的百姓更加苦不堪言,民怨沸腾,随之而来的是太平天国的农民运动。此时,立于国门的英法联军更是虎视眈眈,也趁机“修改条约”为名而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获取更多在华利益,就贫穷的边疆,法军也步步蚕食。而项四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项四[①],苗名“年四”[②],汉名崇周,咸丰六年生于西畴县锅底塘村。在这里特别地提一下,苗族的汉姓是赐姓,也就是说,苗族有自己的名字,在苗族的习俗里,称为“老名”。苗族的孩子出生的第三天,即由父母或者族长给孩子取名,这叫小名或者奶名。孩子长大结婚生育第一个孩子时,请岳父岳母来给孩子的父亲取“老名”。譬如孩子的父亲叫“包”,岳父岳母取的老名叫“万”,即为“万包”。在这儿的“万包”是苗语称呼,项四的苗名叫“年四”也是如此。[③]同治二年,崇周随父正清迁居猛硐[④]。崇周少年聪明好学,勤劳勇敢,父把崇周送给当地土司梅光德打长工。梅光德甚是喜爱崇周,将其送往越南老寨马宗头处学艺,数年艺成归来。   光绪九年,法军入侵越北,进犯中国边境。猛硐土司梅光德命崇周为寨老,驻守猛硐。崇周与17个郎舅弟兄及猛硐一带的各民族饮“鸡血酒”为誓盟,并率众利用大刀、长矛、毒弩等原始武器抗击法军。   光绪十年,法军入侵都龙、猛硐,崇周又率众与之激战。   光绪十一年,清政府任命崇周为南防统带,统兵千余人,辖麻栗坡、马关、河口等地。光绪十一年冬,崇周率兵消灭盘踞在猛硐新寨兵营的二百多名法军。   光绪十五年,崇周以南防统带身份同钦差大臣唐景菘等与法方代表会勘中越边界,将猛硐、南温河、都龙等地划归中国版图。   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赐给崇周一面长6尺,宽2尺的红缎软匾,上书“边防如铁桶,苗中之豪杰”。   民国三年,崇周病逝。   论“节”与现实   笔者认为:铭记与遗忘的出身本是等同的,但人们的爱憎变得分明就有了铭记与遗忘的冲突。因此,他们习惯地铭记着那些芝麻绿豆的个人恩怨,却忘记了那“义”中之最。在当代的人类,他们把“义”压低,因此“义”贬值了。他们断定:义,义气也,一来二用就变成了“意气”,是指“意气用事”。笔者认为的“义”却是“大义”,是与“正义”相辅相成的。所言“正义”是处于法之外、情之上、理之中的,所凝聚的准则是能够让人心悦诚服,而不是恭维与恐吓。可是在工作运行过程中,人们大众化地以“正义”之名来攫取个人利益。   从古到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梁山泊的不一定好汉,为什么呢?武松景阳冈上打虎算是英雄,快活林中醉打蒋门神也算是英雄,因为他是为民除害。而“替天行道”却是给杀人行为戴上“正义”幌子。如果避开政治的角度来说,“玄武门之变”是个很恰当的例子。或许是因为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将他捧上天。当然,这是笔者的一家之言,如果从社会历史的进程来说,他的选择是对的,因为他将一个王朝推向顶峰,成就一代明君。在这儿笔者要说的是“义中之最”,即民族大义。   “这些才是真正的金玉之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都应该感激和记住他们。”,[⑤]这是卫俊如[⑥]将军在攻打松山时说的话。那年是中日战争的第七个年头了,中国的有生力量几乎殆尽。在欧洲战场上,盟军的节节胜利,增强了中国军队的斗志,从而推动了滇西的大反攻。这次反攻是中国军队进攻性战略,最终以十一个月又十六天的时间将日军赶出中国的国门畹町。这就是民族大义,对入侵者的抵抗;这就是正义之师,为民族独立而战。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⑦]就这样,那些年轻的生命,担起了守土抗战之重任,他们活着的是英雄,死了的可以进忠烈祠,为后人景仰。   而项崇周的抗法事迹何尝不是民族大义之举呢?法军以越北为入侵中国的跳板,进犯中国边境,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抵抗。崇周率众在猛硐一带与法军激战,虽说是小规模战役,但可以说明

文档评论(0)

leidian483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