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整理(修改)..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考题整理(修改)..doc

外国教育名家思想 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常常以某种方式加以组织并表达出来,其主旨是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 功能: 1、有助于人们理智地把握教育现实,使人们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从事教育实践。 2、有助于人们认清教育工作中的成就和弊端,使教育工作取得更多成效。 3、有助于人们合理地预测未来,勾画教育发展的蓝图。 第1讲 苏格拉底 1.试对苏格拉底问答法进行评述。 定义:所谓苏格拉底问答法,是指在与学生的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答案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的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四个步骤:1.讥讽:是就对方的问题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陷入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 2.助产术:即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 3.归纳:是从各种具体的事物中找出事物的共性,形成一般的概念 4.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出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这是一个从现象、个别到普遍、一般的过程 2.从苏格拉底和孔子两位对道德不同看法,可以发现他们对两国文化的影响是什么? (开放性比较大,还要大家发挥想象啊,基本原理在这,大家可供延生和参考) 孔子的道德教育价值取向是重仁轻智,即重情感 ——重人文。 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价值取向是重知识 ——重理性精神。 孔子注重礼,维护封建礼教,主张爱人,强调人的伦理道德,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人的社会性,根本是压抑人性。苏格拉底崇尚人性自由,强调人,反对神,主张个性解放和个人价值,注重人的个性。 孔子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后者开创了古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孔子主张“仁”就是爱人、以“德”教化人民、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苏格拉底认为事物的最终原因是“善”,他以目的论代替了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研究,为以后的唯心主义哲学开辟了道路 苏格拉底所特别感兴趣的题目是“德行的性格”和“善是什么”。他致力于发明一种分辨是非的合乎理性的原则,以及如何了解道德的意义。他想要为人生行事立下一个合理的标准。这些都是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孔子对于中国哲学传统的首要贡献,在于他率先在道德领域内自觉地确立了情理精神,代表了儒家思潮发展的主流方向,并且对中国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从人的角度去探讨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地位的人,他发展了周初以来萌发的人本思想,创立了自己的关于人的学说体系。孔子的儒家思想也正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思想。儒家的伦理思想一切本于人性。孔子的思想中包含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支配着宇宙和人伦的是同一种道德秩序。更进一步说,孔子的儒家哲学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实用人生哲学,他希望人们行“仁”、“义”、“忠”、“恕”、“克己”,把“大同”作为自己的理想。他把“礼坏乐崩”的根源视为人们在道德上的沦丧,故“复礼”的前提是“克己”,“克己复礼”也就是“为仁”。孔子学说体系的核心是“仁”,它体现了孔子人的地位、价值和尊严的思想“仁”得内涵极为丰富,但其核心思想是“爱人”,这也是一种人本主义的思想。其作为一种建立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律己”的要求,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能使人们和谐相处无疑有一定的意义。为人之道,是孔子关于个体人格道德修养和完善的思想,它是人自身发展的根本,是实现人的最终目标的前提。 3.谈谈你对“知识即美德”的看法。 答:苏格拉底的观点:“美德”指生活中人所表现出的所有优秀品质,如正义、自制、智慧、勇敢、友爱。“知识”指人通过灵魂所获得的知识,不同于感觉,不同于流行的意见,而是一种普遍的、必然的真理。苏格拉底认为只有通过理性,人才能获得确定不移的绝对的知识,也只有确定的知识,才使人把握真理,可以辨别真知和谬误。 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确的行为乃是基于正确的判断,做坏事的人则是根据错误的判断行事,没有人会明知故问,无知必然导致缺德及犯错。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知识,叫人辨别是非、善恶,沿着正确的道路去做。智慧就是道德,“智慧是最大的善” 知识即道德的论断在教育实践上有重大意义,既然正确行为基于正确的认知,“对于人进行教育是有意义的,正因为如此,德行是可以教出来的。因为一切教育都要应用知识。因为人们可以通过教育知道什么是善,所以他能被带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如果德行不是知识,那么它就是不可教的了。”基于道德与知识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后世的许多教育家都把培养道德意识、

文档评论(0)

jiqingyo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