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与优化第二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传播预测模型 2.1 移动通信传播环境 移动环境特征:对于陆地移动通信系统,由于移动台本身的移动性,传播环境不断变化,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传播路径非常复杂。 传播机理:最终可以归结为直射、反射、绕射、透射和散射波。 描述手段:用统计方法描述。接收信号强度在非视距传播条件下满足瑞利分布,而在视距传播条件下服从莱斯分布。 2.1 移动通信传播环境-传播环境的分类 按地形特征和传播环境分类 :准平坦地形和不规则地形。 按建筑物分布密度和地面植被状况分类: (1)大城市地区:建筑物高而密集,街道较窄; (2)中小城市地区:建筑物较多,有商业中心,也有高层建筑物,但数量比较少; (3)郊区地带:有分布不很密集的平房及小树林等; (4)乡村:没有居民的开阔区域、小道和公路; (5)自由空间:传播环境没有障碍物。 环境影响:移动无线环境另一个重要现象就是人为噪声和无线电干扰。 2.1 移动通信传播环境-各种地形对应的估算值 2.2 移动无线环境传播机理 概述:移动无线环境传播包括收发天线之间的直射波、反射波、绕射波、透射波和散射波,但影响最为显著的是直射波、反射波、绕射波和散射波。 直射波:直射波一般是发生在视距传播条件下。当直射线远离阻挡物时可以认为是自由空间传播。 反射波:反射波是在电波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物体时发生的。描述反射特征的参数就是反射系数,其与发射面特征参数、入射角、极化等有关。 绕射波:绕射波是发生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视距路径受到阻挡情况下。描述绕射特征的参数就是绕射系数,其与绕射体的形状及绕射点入射波的幅度、相位和极化有关。 透射波:透射波主要发生在室外向室内传播的情况下,而在室外由于透射传播方式的信号与其它传播方式相比显得很弱,因此往往不考虑。 散射波:散射波是发生在电波传播时遇到许多尺寸小于波长的散射体情况下,主要由粗糙表面、小散射体或其它不规则物体引起的,比如城市环境的树叶、街道广告牌和灯柱等就是散射体。 2.3 自由空间传播 2.4、地面反射的传播-地面反射系数 2.4 地面反射的传播-平坦地面路径损耗 入射角=反射角 反射波达到接收点 反射系数?反射波幅度 路径长度?相位关系、路径损耗 球面扩散?球面扩散因子(与距离、架高、波长、地球半径、大气折射指数有关) 高度距离?近似简化 2.4 地面反射的传播-粗糙地面的反射 频率、入射角决定是否粗糙面反射 2.5 地形障碍物的绕射-单屏绕射损耗 2.5 地形障碍物的绕射-单屏绕射损耗 2.5 地形障碍物的绕射-多刃峰绕射 2.5 地形障碍物的绕射-多刃峰绕射(主障碍法) 2.6 宏蜂窝预测模型-传播模型分类 2.6 宏蜂窝预测模型-多建筑物区分类 2.6 宏蜂窝预测模型-多建筑物区分类(环境分类) 第一类:乡村 A:平坦地 B:丘陵地 C:多山地 第二类:郊区 A:有开阔空间的居民区 B:少量或没有开阔空间的居民区 C:高层居民区 第三类:市区或稠密市区 A:购物区 B:商业区 C:工业区 环境的参数描述(p.63 表2-3) 2.6 宏蜂窝预测模型-Okumura(奥村)模型 2.6 宏蜂窝预测模型-Hata(秦(正治))公式 2.6 宏蜂窝预测模型-Akeyama修正 2.6 宏蜂窝预测模型-Ikegami模型 2.6 宏蜂窝预测模型-Walfish-Bertoni模型 2.6 宏蜂窝预测模型-COST231-Walfish-Bertoni模型 适用于市区环境的半经验半确定性模型 2.7 微蜂窝预测模型-双射线模型 2.7 微蜂窝预测模型-Uni-Lund模型 2.8 室内传播模型-各类模型的路径损耗表达式 2.8 室内传播模型-各类模型的路径损耗表达式 2.9 一致性绕射理论(UTD) 2.10 射线跟踪技术 2.10 射线跟踪技术-孤立建筑物 2.10 射线跟踪技术-小平面坐标、拓扑和法向矢量 2.10 射线跟踪技术-射线跟踪的基本原理 2.10 射线跟踪技术-射线跟踪加速技术 减少射线与用于模型中基本单元相交代价 :使用小平面 减少射线-基本单元(射线-小平面)相交测试的总数:丢弃小平面 减少射线与环境相交的总数:丢弃低于阈值电平的射线 用一个更一般实体代替各条射线:锥体射线 采用降维技术:先二维追踪,后考虑第三维 视距情况的路径损耗 非视距情况的路径损耗 由测量确定 单位阶跃函数 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 衰减因子模型 同层 不同层 参考距离1m 参考路径损耗 路径损耗指数 表2-4 标准偏差为 s的随机变量 标准偏差(表2-4) 地板衰减因子 不同层的路径损耗指数 修正模型 线性环境衰减因子 与层数、频率有关表2-

文档评论(0)

lyxb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