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生的绿色课堂泽州一中课堂教学改革回眸修改稿..doc

创生的绿色课堂泽州一中课堂教学改革回眸修改稿..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生的绿色课堂泽州一中课堂教学改革回眸修改稿..doc

创生的绿色课堂 ——泽州一中课堂教学改革回眸 泽州一中的课改总体走过了难忘的三大步: 探索阶段(2008年——2010年)到各地先行课改校寻访问道,不断寻求课改理论支撑,艰难起步,培训先行,建立模式,边行动边调整,闯出县域公办高中特色课改之路。 规范阶段(2011年——2012年)课堂模式在不断提炼中固化出一些基本元素,转变成学师课堂执行力,特别是对学道的编研,在1.0版本基础上启动2.0版本学道研制,依托省教科院联合课改校进行9+1科“学习导航研讨活动”,确立学道研制、深度学簇化和双平台教学三大课题引领学校课改,接受省市县级研讨会现场会检阅,课改步入常态良性运行轨道。 创新阶段(2013年——2015年)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素质教育,以学为先,紧紧围绕“学校发展”这一主题,以“改革创新”作为,——传统课堂的奠基石是“知识及传授”,“137”课堂的奠基石是“问题及解决”。理出建基石——学簇、学道、学修,特别强化对学簇、学道、学修的整体性性研究(学簇指学班内遵循学生差异这一事实,把学习能力不同的ABCD层次学生安排于一个簇内,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小团队;学道是基于“137”课堂模式的流程需要,在学师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问题化,形成问题连续体,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编制的学习导航图;学修是为推进模式深入健康运行的保障,包括师生培训、教学研训和师生的自我修炼。)。 机制上确定学班学簇基本建制,搭建起1.0版本学道栏目框架,建立学科教研集体备课制度,启动网络教研跟帖活动等。专门成立课改督察组,建立学师课堂晋级评价制度(试水课、过关课、升级课、达标课、品牌课),逐渐形成学生课堂评价体系(学道应用之星、课堂展示之星、课堂评价之星、课堂质疑之星)等,有力推动了“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健康有序地进行。 改革使学校焕发出新的精神和活力,课堂不再是讲堂,学师“一言堂”、“满堂灌”的痼疾得到有效遏制,学师角色变为学习的评价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由传统“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传统学习方式变为合作、讨论、探究、展示、质疑、交流等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课堂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发生地,成为充满灵性、融满热情、张扬生命的场所,成为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师生与作者、师生与世界对话的场所。 2009年11月,我们参加了山西省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怀仁现场会,我校在大会上的发言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随后,通过省里有关部门的组织,山西省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联合体成立,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于2010年4月在我校召开。这次会议不仅给我校创造了一个展示的机会,更可贵的是为课改校搭建了一个常态交流的平台,形成群校推进课改的氛围和合力。2010年《走进山西高中新课堂》一书较全面地介绍了我校的课改模式、课堂实录等,扩大了我校的课改影响力。 二、课改规范 课改的过程是模式渐趋完善的过程,是学校办学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2011年我校叫响叫亮“以学为先”的理念,继续推进“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模式。一是规范学道编制,提升学道质量。组织全体学师开展“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新型学道编写与评比,对学道栏目深入研究,学道由1.0版本升为2.0版本。组织全体学师学习研讨《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和《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理论丛书,应用“梅克——斯维克问题类型连续体”理论,形成“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学道编制思路,组织“改进学道”专题研讨培训和学研活动,师生互动,正视学道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经过努力,学道由编制逐渐向研制迈进,由习题化向问题化转变。二是精细打造课堂环节,挑战高效课堂。在试水课、过关课、升级课、达标课、品牌课的评价标准上推出一星级课评价标准,每一级次的评价标准都是在不断地观课磨课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评价要素的提炼,都会对学师提出新的要求,引领学师提升和突破。学校充分发挥课改督查组的作用,对全体学师模式运用情况进行了集中和跟踪考核,根据学师晋级申报,2011年共计完成20位学师试水课,50位学师达标课,20位学师品牌课,20位学师一星级课的评课工作。还对周反思课课型的环节进一步规范,“137”课堂模式体系构建逐步饱满规范。学校出台学处、学部主任协同指导课堂机制,每周各学处、学部主任深入课堂观课,对学师进行反馈指导,形成人人关注课堂的良好氛围。三是开放包容,加强课改交流。组织学师赴太原参加山西省2011年普通高中学生水平考试与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提升研讨会,组织40名“品牌课”学师到新绛中学观课交流,组织近30名学师到灵石二中参加山西省初中课改名校联合体语文研讨会等。2011年《学习方法报》报社、《中小学管理》杂志社等媒体单位,以及河南、河北、陕西、宁夏等省内外480多所兄弟学校3711人次到我校观摩交流。随着我校课改声名鹊起,更增强了师生课改的自

文档评论(0)

jiqingyo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