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折叠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doc
“折叠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舟山南海实验初中 张宏政(31602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引入开放性问题,梳理折叠问题中蕴藏的数学知识,提炼出解题的基本方法;
2.通过问题思考,巩固基础知识,提炼基本图形,内化基本方法;
3.在问题解决的思路形成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领会变中寻找不变量(关系)、一般问题特殊化等思想,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折叠问题中基础知识的梳理,基本数学方法的提炼;
教学难点是在复杂的图形背景下基本图形的提炼与解题思路的分析.
三、教学设计
(一)梳理知识,提炼方法
问题1 想一想:
如图1,已知矩形纸片ABCD.现将矩形纸片沿EF折叠,
使点A与点C重合,连结AE.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并说明理由?
(不再添加其它辅助线).
若给定AB=4,BC=2,则EF的长为多少?
[设计意图]
通过引入开放性问题,旨在揭示梳理折叠问题中蕴藏的数学知识与本质特征,归纳出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
理一理:
折叠问题会用到哪些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中你体验到了什么方法?
(1)折叠问题的本质——轴对称变换,包含着对应边、对应角相等;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点的连线段等基本性质;
(2)折叠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把研究的问题转化到三角形中.若研究的三角形条件充分,则可直接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若三角形条件不充分,则可借助于相似三角形解决.
[设计意图]
通过对知识与方法的整理,有助于学生完善知识网络,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清晰思路,
(二)巩固知识,内化方法
问题2.如图2,折叠矩形ABCD的一边AD,点D恰好落在BC的边
点F处,已知AB=,,则EC的长为 .
变一变:如图,将边长为4cm的正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点E、F分别在边AB、CD上,使点B落在AD边上的点M处,点C落在点N处,MN与CD交于点P,连接EP.随着落点M在AD边上取遍所有的位置点M不与A、D重合,△PDM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设,并写出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
试判断∠BEM是否可能为90°.若可能,请求出此时CM的长;
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备用)变式.如图5-1,将正方形纸片折叠,使点落在边上一点(不与点,重合),压平后得到折痕.时,求的值.则的值等于 ;若则的值等于 ;若(为整数),则的值等于 .(用含的式子表示)
联系拓广
如图5-2,将矩形纸片折叠,使点落在边上一点(不与点重合),压平后得到折痕设则的值等于 .(用含的式子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有关的动点问题,一方面予以强化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把握变中寻求不变量(或不变关系)的思想,而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特殊到一般(一般回归到特殊)等常用数学方法的渗透,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自我小结,纳入系统
值得思考的问题:
(1)通过本节课学习,对解决折叠问题的知识与方法你是如何理解的?
(2)你能归纳一下折叠问题的基本类型吗?对应的你能提炼出基本图形帮你更好地解题吗?
(3)你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常见策略了吗?
请你一一写下来,并与同学们交流!
从知识上归纳:折叠问题就是轴对称变换,反映了对应边,对应角相等,对应点连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这些几何基本元素的数量与位置关系;
从方法上分析:解决折叠问题,先把问题转化到相关的三角形中研究.若三角形条件充分,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性质求解;若条件不充分,则可以借助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
以矩形(正方形)为例,主要存在两类折叠问题:
第一类:直角顶点折叠到边上;第二类:非直角顶点折叠到边上(基本图形略)
从策略上考虑:利用方程模型,函数思想及一般问题特殊化,变中寻求不变量(或关系)的方法等运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等.
(五)课后反馈,形成能力
问题:(1)操作发现
如图1,矩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将△ABE沿BE折叠后得到△GBE,且点G在举行ABCD内部.小明将BG延长交DC于点F,认为GF=DF,你同意吗?说明理由.
(2)问题解决
保持(1)中的条件不变,若DC=2DF,求的值;
(3)类比探求
保持(1)中条件不变,若DC=DF,求的值.
[设计思路]
本课是一节围绕折叠问题展开的专题复习课,旨在以轴对称变换的性质为线索,以勾股定理与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为核心,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使学生理清几何解题的一般思路,并借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效发展他们的思维.
本设计主要安排了三个教学阶段,首先在梳理知识,提炼方法阶段,通过试一试,做一做与理一理三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完成梳理知识,提炼方法的目的;其次在巩固知识,内化方法阶段,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 事件与概率(古典概率、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小题综合解析- 十年(2015-2024)高考真题数学分项汇编(全国).pdf VIP
- (2025)小学生诗词大会竞赛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 VIP
- 临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VIP
- 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谱系疾病与抗糖脂抗体相关性研究进展 .pdf VIP
- 2025年钛铁项目建设总纲及方案.docx
- AB-罗克韦尔PowerFlex755变频器操作说明.pdf
-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含课件.pptx VIP
- 2025诗词大会精选100题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小学诗词大会精选100题题库(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