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们的故事.doc

□我们的故事 瓷壶在向往江边的陶泥   子夜,听电视红学家刘心武讲金陵十二钗中妙玉的茶具。原来《红楼梦》里最名贵的器物并不藏于贾母、贾政或宝玉的住处,却都在这个带发修行、性格古怪的外姓尼姑的栊翠庵中。招待贾母一行人吃茶时,妙玉便献起宝来:计有绿玉斗、犀角杯、葫芦器、脱胎填白碗和九曲十环一百二十结整雕竹根的大海碗。而给贾母奉茶时,妙玉则“捧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这成窑钟可是这些茶具里最小也最贵的一个。(成化鸡缸杯在万历时已“值钱十万”,2003年一只高足杯的拍卖记录则是一千万港币)没想到贾母只喝了半杯茶,却递给刘姥姥尝。这边刘姥姥举杯一饮而尽,那边妙玉已私下命仆人“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原来名贵如此的器物,碰过了劳动妇女的嘴后,妙玉竟然嫌脏不要了。后 来,还是宝玉懂得藏宝于民的道理,央告妙玉那杯子扔了可惜不如给了刘姥姥去过日子。于是那成窑杯才得以保全,不知后来刘姥姥抚养巧姐的钱财是否与这只小杯的下落有关。   曹雪芹当然是在借文物写妙玉的性格,我们却也从中看到了一类收藏家的身影。他们追逐高精尖的“名品”,注重状态和品相;他们用放大镜锁定器物上每一微米的瑕疵;他们钟情于宫廷匠人的殚精竭虑,不齿于山乡野老的率性而为;他们是血统论者,只认皇家,否则免谈。这种孜孜求索当然令人感佩,但是当那些“名 品”被锁在密室的保险箱内,只能屏息静气偶尔一观时,是否收藏的乐趣在占有之外还少了点什么?他们学会了妙玉的挑剔,但不会去学 妙玉的“舍得”。他们拥有了贵族的器物,却还没养成贵族的脾气。虽然贵族的脾气也非常讨人嫌,但他们可能实话实说地告诉你成窑茶钟也不过就是有恋母情结的成化皇帝与大他十八岁的万贵妃的一个爱情证物,而不忙着和你谈价钱。   想起近年来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两个“传奇”:一是被美国贵族随便当了几十年台灯座的卖四千万的雍正粉彩橄榄瓶,二是被荷兰贵族塞满了CD盘的卖两个亿的鬼谷下山大罐。在中国专业人士看来,他们是在暴殄天物啊。呵呵,不错,真正的贵族必须懂得暴殄天物——那两个物件虽然很值钱,但也不过是我们家传的两件可以用用的瓷器,你们何必那么紧张呢?在这一点上,贵族和出家人一致了,于是有了妙玉式的收藏:从不关心商业的价值观,只是直截了当地将成窑钟回归于茶杯,将各色官窑回归于昌江边的一胚胚泥土。   我们是俗人,做不成贵族收藏家,正如排队买LV包的群众离奢侈品的境界反而愈加得远。那么就干脆换个平民视角去自得欣赏之乐 吧。在最近的海捞瓷专场拍卖中,我感受到了这种可能性。从成熟的香港式器物拍卖的角度看,这200余件海捞瓷无一不有瑕疵。爆釉、 冲、崩,釉光尽失,手感生涩,颜色灰暗,让我们推销起来都有一点点不自如。而拍卖的结果却令人兴奋,那些长满贝壳的粗砾的大罐,质朴的陶壶,残破的船板,线条狂放的民间青花盘都竞争得相当激烈,参与者还有很多来自陶瓷收藏圈外。当然,这批器物的真实性是个强力的支持,但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客人们并不像我们揣测的那么趣味狭隘,他们不仅喜欢瓷器的完美如初和抚之如凝脂美玉;也欣赏器物上的沧桑风雨,和逝去时光所烙下的蹉跎质感,并愿为之付出金钱。狭隘的是我们组织拍品的眼界和想象力。   贵族,平民,僧人,商家,不同的价值观让我们有幸考虑收藏的不同的可能性。但有一点是个共识——“舜陶于河滨”,乃有器形饱满的陶器。那个创造者也许不是舜,只是某个玩泥的少年。但陶瓷起源于河边,服务于人几千年,是人类最美好的发明之一,这是不会错的。我们在盘算那些至美珍瓷的天文数字的金钱价值时,也不要忘记她们率真质朴的起源;不要忘记我们只是暂时拥有,而她们则将先我们而来,后我们而逝。   正如冯至在一首十四行诗中所写:   铜炉在向往深山的矿苗,   瓷壶在向往江边的陶泥,   它们都像风雨中的飞鸟   各自东西      只剩下这点微弱的灯红,   在证实我们生命的暂住。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