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托福口语15秒的准备时间.doc
托福口语15秒的准备时间
小马过河为大家准备了“托福口语15秒的准备时间”,供各位备考托福的考生们参考使用,来提高自己的托福成绩!免费咨询电话:400-0123-267
一、口语TASK 1创造型框架
口语第一题通常是描述型的题目,需要考生根据题目进行创造,并将即时创造的思路进行展开,要求答案思路发展清晰、内容充实生动、语言基本标准和清楚。那么如何来达到以上的三个要求呢?新东方托福考试网介绍一个4W + 1S原则,即WHAT / WHEN / WHERE / WHO + 1 STORY。来看下面的例子:
Describe a time when you are asked to do something you don’t want to do.
拿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被动地要做的事,不情愿的事情。那么我们选择这样一个思路:室友让我陪她一起听音乐会。15秒的准备时间,除去想到思路的时间外,大约剩余8秒钟,我们可以写出的文字是:
What
When
Where
Who
Story
共5个单词。这5个单词就足以提示我们组织自己的答案了。比如说下面的sample:
What: The time I want to describe is that my roommate asked me to go to the concert with her. I am not interested in music at all, especially music of cello.
When: It was a Saturday evening. I had planned to write my essay at that time.
Where: My roommate came back to our dorm in an excitement.
Who: She had got two tickets from her cousin.
Story: I surrendered after her persuading and we went together. To my surprise, the music gave me power and cheered me up. I’ve never touched cello before, but it was a good experience.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家在15秒钟里虽然无法完整地准备好答案的具体内容,但是有这几个提示词按顺序排列出现,我们还是能够把答案的要素准备出来的,而不会出现没有思路或将一个要素进行扩展后偏题严重的现象。大家要对这五个要素的排列顺序和单词本身进行熟记和使用,这样可以按照提示词创造一个“无中生有”的答案。在这个答案框架中,Story的部分需要作出说明的是:我们要求同学们将事件的具体经过用3-4句话进行概括,其中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出现转折、递进等故事发展情节,类似中文的小学生日记内容。由于时间的限制,要求大家在创造Story部分时,不要展开太多,以免影响自己答案的完整性。注意,保持答案的完整也是得到好分数的关键所在。
下面的题目大家可以使用4W + 1S原则进行练习:
Describe a book that you are interested in but haven’t read.
WHAT / WHEN / WHERE / WHO / STORY 二、口语TASK 2分析型框架
口语的第二题相对来说比第一题简单一些,因为题目中问到的内容有参照性,即题目给出两方面内容,考生在回答一方面内容时,可将另一方面的内容进行比较论证,那么我们在准备第二题的时候,可以使用分析型框架来组织自己的题目。具体的框架为:
VIEW
+ REASON 1 / EXAMPLE 1
+ REASON 2 / EXAMPLE 2
也就是说,考生只要利用5秒钟左右的时间选择好自己的观点后,在草稿纸上写出:
R1 + E1
R2 + E2
这个框架就可以帮助到大家。两个原因是分析问题的两个方面,而例子要尽量想出来,如果其中一个原因没有想出例子,则可将原因进行进一步解释来撑满答题时间。看下面的例子:
Do you like to travel to somewhere you’ve never been to or the place you have ever been?
这个题目我们可以使用框架来组织答案:
View: Personally, I prefer to travel to some place that I ha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