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doc
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
本讲提示:
学习牛顿定律的过程,就是用牛顿定律的严格推导替代诸如“力具有传递性”,“力具有相抵性”等山寨力学理论的过程。同学们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原理的理解,同时对一些常识性结论如“重力等于压力”,“斜面上物体对斜面压力等于重力分力”进行严格的推导,弄明白这些静力学中结论成立的原因以及成立条件。
牛顿力学学起来不难,不过刚开始接触一些极端模型的时候会比较郁闷,老是没有想法下不了手,逾越过这一关,大家会深刻的体会到物理学的推理之美,思考之趣。
有必要提醒大家:物理定律是对现象的总结性表达。我们使用牛顿运动定律的时候,最常见的逻辑是:“由于运动现象已知是那样了,根据牛顿的总结,其受力必然满足什么规律”,不要老是惦记着去解释为什么会出现那些诡异的运动现象(更悲剧的是一部分同学出于初中的习惯,还额外假设习题中的物体本来都是静止的)。
可以说从牛顿开始,物理学家真正找到了工作的方向:物理学不是为了解释世界为什么是这样,而是去发现世界是究竟是什么样,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去描述它。
从命题的角度,牛顿定律由于难度有限,所以复赛以上的命题基本不可能单独出题,总是会和其它章节结合考查。不过竞赛班这些例题由于模型单一,考察物理分析能力,倒是非常适合自住招生命题选用。
知识点睛
一.牛顿第一定律
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其他物体所作用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牛顿第一定律是质点动力学的出发点。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计算平衡态物体力的一个标准,那就是合力为零。在中学的教学中,由于对矢量运算格式要求不严格,所以经常把一对平衡力书写成“F1=F2”(严格的方程应该是F1+F2=0),老师们形象的就把这个等式解释为“相抵”,所以大家现在应该了解所谓“力可以相抵”实际是相反的力在求和过程中的形象理解而已,而不是从奥特曼冲击波与怪兽冲击波对冲现象中归纳出来牛顿定律补充。
牛顿第二定律
一个物体如果做变速运动,其加速度跟所受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外力的方向相同
数学表达式:
关于牛顿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二定律不仅揭示了物体的加速度跟它所受的合外力之间的数量关系,而且揭示了加速度方向总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的矢量关系。大家注意等式应该理解为“提供”,而不要把当成一个实际的力与其他力去“相抵”了。
2)公式中的F可以指某个力,那么等式右边的为此力题产生的加速度,实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各个力提供加速度矢量合。这个理解方式比较适合用于少量力作用下物体变速运动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力提供的加速度已知的情况下(比如重力提供的加速度为g,重力沿斜面分力提供加速度gsinθ等)。
3)F也可以只所有外力的合力,那么就是实际的加速度,或者某个方向上的合力,这样就会出来牛顿定律的分量式
且
以上方程给出了牛顿定律与坐标系结合的使用标准:如果我们建立坐标系,那么力与运动都可以向着坐标系分解,通常复杂的题力与加速度都得分解,再分别在每个坐标轴上进行计算。不过如果受力少,而且物体做直线运动,我们不妨沿着速度与垂直速度方向分解,这样在垂直速度方向,合力必然为零,方程会变得简单些。当然,我们的尽量让坐标轴上的物理量越多越好,而且尽量不分解未知力。
三.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数学表达式: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实际是消灭了“力具有传递性”这个江湖理论,也给出了力具有相互性的公设。大家不妨思考一下,所谓的“隔山打牛”,其实可以用平衡方程与相互性方程推导出来。
质点系牛顿第二定律与整体法
对一个质点系而言,同样可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如果这个质量系在任意的x方向上受的合外力为,质点系中的n个物体(质量分别为)在x方向上的加速度分别为,那么有 ,当然其他坐标轴上方程形式也类似。
理解:这个表达式实际给出了使用牛顿定律整体法的标准:
由于力的相互作用,当我们把多个物体取为一个整体计算合力时,相互作用的总合力总是为零,所以我们在整体法受力分析的时候不用考虑相互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
整体法的本质还是隔离法,只不过把隔离法的方程在数学上叠加了而已。所以整体法延续隔离法的基本观点,研究对象受到的外界所有作用决定研究对象的运动特点,没有那个力是“关键”的,不作用在研究对象上的力不能考虑。
整体法的数学方程多数情况下比较复杂,但是一些特殊情况下会比较简单。
一是多个物体一起运动的情况,这样所有物体的加速度是一样的,方程为退化为。
二是整体内部只有一个物体有加速的情况,方程也极其简单。这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26届饥饿三十大会师.doc
- 第26讲 信息 能源.doc
- 第26讲 视图与投影.doc
- 第26讲(2课时).doc
- 第26课 数列与函数.doc
- 第27课 三角形的边角关系.doc
- 第28届云南省机器人竞赛(云南省机器人普及基础比赛).doc
- 第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doc
- 第28届全国信鸽品评赛成绩.doc
- 第28届温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展示、答辩须知.doc
- 2025年分红险:低利率环境下产品体系重构.pdf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应用物理学专业》生涯发展展示PPT.pptx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新媒体技术专业》生涯发展展示PPT.pptx
- 七年级上册英语同步备课(人教2024)Unit 3 课时2 Section A(2a-2f)(同步课件).pdf
- 七年级上册英语同步备课(人教2024)Unit 2 课时4 Section B(1a-1d)(同步课件).pdf
- 七年级上册英语同步备课(人教2024)Unit 3课时6 project(课件).pdf
- 2025年港口行业报告:从财务指标出发看港口分红提升潜力.pdf
- 2023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一(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202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周氯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docx
- 2023年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四中初一(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