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
解析:选B。本题以诗入题,通过新材料,设计新情景,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材料信息提炼的能力,考查的是新增的知识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生如果对课本比较熟悉,就可以直接得出正确答案B,也可以通过提炼材料信息“西洋风味”、“刀叉”、“香槟酒”,从而判断题目讲的是洋餐,然后推断出正确答案。
2.某班开展“百年服饰的变迁”图片展览活动,下列四幅图片展示的服饰属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流行的女性服装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迁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女性喜欢穿旗袍,即图片②;新中国成立初期,女性喜欢穿列宁装,即图片③。
3.(2011年高考江苏卷)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 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A.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B。同升和帽庄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它仿制西式帽,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同时说明中国社会生活方式受西方文明的冲击,①②正确。该图中并无宣传博士帽功能的内容,③错误;帽子的变化看不出男尊女卑,④错误。
4.(2011年高考江苏卷)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
①平等性 ②广泛性 ③继承性 ④深刻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C。从费孝通先生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这次大会的代表各行业均有,体现了平等性、广泛性;他们在“一起讨论问题”,体现了变革的深刻性,故①②④正确;继承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③不符合题意。
5.曾几何时,在中国家境不错的家庭里青年男女结婚时开始添置“三转一响”,也就是所谓的四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其主要流行时间大约是( )
A.20世纪五六十年代 B.20世纪六七十年代
C.20世纪七八十年代 D.20世纪八九十年代
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的生活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有所提高,所以“三转一响”应该属于这一时期的流行产物。
6.右图是《点石斋画报》刊登的一幅新闻图画,其标题最有可能是( )
A.洋车进中国 B.兴办铁路
C.有轨电车 D.火轮进京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图片的理解分析能力。A项中的“洋车”指人力车;C项中的电车、D项中的轮船都与图片中的火车不符,排除;故选B项。
7.1888年,总长2000米的清朝宫廷专用铁路建成,行驶在上面的是李鸿章为慈禧太后从德国精心定制的专用列车。因害怕火车汽笛声破坏京城“气脉”,故不用机车牵引,而由太监用绳子拉着走。对此现象的理解有误的是( )
A.观念的落后是近代化的重大阻力
B.朝廷带头推广火车和铁路
C.反映了当权者的愚昧和迷信
D.洋务派试图借此宣传修铁路的好处
解析:选B。从材料中统治者害怕火车汽笛声破坏京城“气脉”而由太监用绳子拉着列车走。反映出清朝统治者的愚昧和迷信,这也说明这种观念的落后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而李鸿章之所以为慈禧太后精心定制列车,目的是想宣传铁路的好处。
8.(2011年高考天津卷)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 )
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
C.“师夷长技”的思想
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
解析:选D。解题时注意“1878年”这一关键信息,而兴民权、倡新学思想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故D项与邮票的设计理念无关。该邮票既体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要素,又是西方文化传入的结果,所以A、B、C三项都能体现邮票的设计理念。
9.近代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该诗反映了( )
A.中国近代居室建筑的西化倾向
B.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C.西装传入对中国服饰改革的推动
D.西方饮食文化传入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选B。“别肠转如轮”把传统的意境与火车的车轮转动加以联系,“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表明了随着交通工具的近代化,时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