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
(HJ/T 19-1997)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导则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的方法要求。
1.2 适用范围
本导则主要适用于水利、矿业、农业、林业、牧业、铁路公路等工程、旅游等行业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海洋及海岸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生态影响评价。
2 引用标准
GB 3838—8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HJ/T2.1—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T2.2—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T2.3—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T2.4—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3 术 语
3.1 生物量:又称“现存量”。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体的重量。
3.2 生态因子:生物或生态系统的周围环境因素。
3.3 生物群落:在一定区域或一定环境中各个生物种群相互松散结合的一种结构单元。
3.4 景观: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拼块(Patch)或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
3.5 自然资源: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称为自然资源,如土壤、水、草场、森林、野生动植物、矿物、阳光、空气等。
3.6 区域环境:包括人工环境在内的占有一定地域空间的自然环境。
3.7 自然环境:环绕着人群的空间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体。
3.8 社会环境: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的物质文化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3.9 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指在一个区域里(景观或生态系统)对一个种,或者更高级的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作用的资源(或某种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或强度)。
3.10 相对同质:本导则指自然等级体系中低于景观的等级系统(主要指生态系统)具有的不同于景观的基本特征,即它是由具有相似特征的组分或元素组成的系统。这些组分和元素即表现相对同质。
3.11 生态制图:将生态学的研究结果用图的方式表达。
3.12 生态影响评价:通过定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作用的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
3.13 土壤侵蚀:土壤在外营力(风、水流、冻融和重力)的作用下,被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3.14 荒漠化: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其中包括沙质荒漠化、砾石荒漠化、水质荒漠化和工矿型荒漠化。
3.15 物种: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3.16 连通程度:本导则指一定地域空间成分具有的隔离其他成分的物理屏障能力和具有的适宜物种流流动通道的能力。
3.17 人文景点:本导则指我国现存的著名自然历史遗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水源保护区。
3.18 植被覆盖率:本导则指某一地域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区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3.19 频率:本导则指景观体系中某一类型拼块在某一地区的样方数与总样方数的百分比。
3.20 本导则指景观体系是某一类型拼块在某一地区中的数目与拼块总数的百分比。
4 总 则
4.1评价工作的分级
4.1.1生态影响评价包括的格式、内容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并根据评价项目对生态影响的程度和影响范围的大小,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划分为1、2、3级。典型自然资源开发项目中的生态影响评价要点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
4.1.2经过对工程和项目所在区域进行初步分析,选择1~3个方面的主要生态影响依据表4.1列出的生态影响及生态因子变化的程度和范围进行工作级别划分,如果选择的生态影响多于1个,则依据其中评价级别高的影响确定工作级别。
表4-1 评价工作级别(1、2、3级)
4.1.3 2级以上项目的评价,要满足生态完整性的需要,对生态影响是否超越了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进行分析确定。 3级项目的评价可以从简,但也要对主要生态影响进行分析确定。
4.1.4生态影响的变化程度应采用定量或半定量方式表述。难以定量的生态影响变化程度应采取专家评估的方式确定,也可通过历史图件的综合比较,采用背景比较分析方法确定。要分析原自然系统或次生系统的生产力是否降低,降低的范围和程度,作为判定的根据。
4.1.5生物量减少的度量方法是对照历史上本系统的量值或经典文献提供的地球上本系统的平均值进行量算。异质性程度变化的量算要以历史上本系统的数值为基础进行估算。区域环境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弓形虫与弓形虫病研究近况.ppt.ppt VIP
- 【方正金工午餐会会议纪要】跟踪聪明钱策略背后的物理模型-魏建榕.pdf VIP
-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pdf VIP
- 不可不知的1000个处世常识.pptx VIP
- 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 250-98)5.pdf VIP
- 喜看稻菽千重 浪 .ppt VIP
- 卓越管理者七项修炼:中层管理能力提升培训.pptx VIP
- 工程项目付款通知单.doc VIP
- GB-T 2423.24-2013 环 境 试 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Sa模拟地面上的太阳辐射及其试验导则.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