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民歌的风格与演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南民歌的风格与演唱   【内容摘要】江南民歌有着独特风格,民歌的演唱不仅要建立在科学发声方法的基础上,还要把握好江南水乡特有的委婉、细腻等特色。文章通过分析《孟姜女》《采茶舞曲》《姑苏风光》这三首江南民歌的思想内容、音乐风格、行腔润饰等特点,研究江南民歌特有的演唱技法。   【关键词】江南民歌 《孟姜女》 《采茶舞曲》 《姑苏风光》   吴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长河里流淌了3000年,历来被认为是中国民族音乐中的一朵奇葩。苏轼在杭州听到当地民歌时,曾感慨道:“无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婉转,听之凄然。”冯梦龙在《山歌》中收集了吴地300余首民歌,都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其风格、神韵与乐府民歌一脉相承。这样的作品一直流传至今,如描述江南水乡优美景色的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以“对答”形式诉说男女间真挚感情的六朝民歌《子夜歌》、抨击封建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上海的小山歌《啥鸟飞来节节高》等。   在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民歌是《孟姜女》(春调),其有着优美流畅的曲调、深切细腻的情感,与传统的江南民歌也有密切的联系;由江南传统时调《鲜花调》演变而成的民歌《茉莉花》,不仅在中华大地上花开遍地,更在世界乐坛上吐露芬芳。   一、江南民歌的音乐形态与风格   江南民歌的音乐形态以五声音阶级进为主,较多采用级进和回旋环绕式的进行。《孟姜女》采用五声调式音阶,音乐的进行采用级进和回旋环绕式的进行,四、五度结构的调式骨干音,徵音从上下方向对宫音的支持,是较为典型的吴歌风格;《茉莉花》旋律以曲折的级进为主,小跳进很少,音乐结构均衡,是一首典型、独特、优美、清新的江南民歌。同宫系统的不同调式转换现象,在江南民歌中比较频繁,如《采茶舞曲》《姑苏风光》《小九连环》等;其与上五度宫调系统的综合运用,如《姑苏风光》里码头调的结尾处伴奏过门、《小九连环》第一句的补充句、《紫竹调》的结尾、《四季相思》等。   我国民族唱法最讲究唱出风格和韵味,风格主要是由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表达方式、语音声调、审美观念而产生的。民歌润腔中的音色、音量、速度的变化、方言语音的吐字方法等,对民歌色彩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一)以吴侬软语为代表的语言特色   江南色彩区的中心地带大都是吴语方言区,江南民歌用吴侬软语演唱,更显示了其委婉清亮的地方特色。吴语有七声,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入声、阴去、阳去,并有尖、团字之分。吴语语音柔软,声调起伏较小,旋律多为级进,其有一批常用的词语,如侬(我)、拨(给)、伊拉(他们)、勿(不)、奈(你)、搭仔(和)等。《采茶舞曲》和《姑苏风光》用方言俚语演唱,更能增添江南民歌的地方风味和语言之美。   (二)江南民歌的雅、俗之分   所谓“雅”,基本上在诗词格律中运行,讲究起承转合、合辙押韵。有些歌词可能出自文人之手,或经文人润饰过,演唱吐词不用方言而采用中州韵,语音与汉语的普通话标准音较为接近。如《四季相思》中的歌词“春季里相思玉兰花儿艳,百草呀回芽遍地鲜。柳如烟呀,我郎为客在外边。梳妆懒打扮呀,菱花镜无缘呀,可怜我呀,打扮娇容无郎见(略)”。整首歌曲是言前仄,其中的“花”“芽”是不用方言的。“玉兰”原是切分,如用普通话演唱,要唱成2个八分音符。所谓“俗”,文词基本上采用方言,语句长短不一,其中还夹杂着许多乡音俚语,非方言解释不通,如《新山歌调》,选自评弹《三笑》中船老大安抚心急火燎的唐伯虎的一段插曲,其歌词也是在七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原词是七言“五更三点天亮(了),姐妮房门不肯开,姐妮门口揩眼泪,郎呀去仔几时来”。加了许多乡音俚语后变为“五更三点(末)天亮(哉),小(阿)姐(妮)房门(哩倷)勿肯开,小阿姐(妮)思思想想凄凄惨惨悲悲戚戚立()门口揩眼泪(啊),郎呀郎呀(倷)今朝去(仔)几时再转来(哎)(略)”。歌词语言生动,情趣盎然,如白话般亲切自然,即便是不熟悉当地方言的人也会被这种朴实纯真所感动。   (三)旋律与唱词   民歌中的小调富有叙事性、抒情性,有故事、有人物。《孟姜女》和《四季相思》中都有一定的思想内容,演唱者常以第一人称出现,并且与歌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紧密相连。逶迤且活泼的旋律具有传统小调的典雅风格和江南民歌的浓郁韵味。   《四季相思》里的唱词“菱花镜无缘呀”板眼很清晰,润腔上较规整,遵循四拍强、弱、次强、弱的原则,要完美地归韵,其中的“无”,不能把声母和韵母念死了,要加一个“f———ou”。   江南民歌的润腔一般较为纤细、精巧,如字前的上下滑音或颤音的运用,一般幅度较小,而且快、细,大多为单颤音、双颤音、多颤音等。颤音以大二度居多,而小三度的倚音、滑音比颤音还多。如《九连环》中“1、2、5”三音的上颤和“6、3、2”的下颤较多。此外,吴语中除阴、阳、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