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民俗学的形成、性质与方法 主讲人:赵 德 利 第一节 民 俗 学 的 形 成 与 发 展 一、 民俗学名称的由来 二、 中国民俗学发展概况 三、 民俗学的现状 一、 民俗学名称的由来 1846年8月英国汤姆斯首次使用:FOLK-LORE指代研究对象。“民”未开化的乡民,“俗”古俗-遗留物。后被广泛接受,成为民俗学的代名词) 1878年英国成立民俗学会 1888年美国成立民俗学会 1890年德国法国先后成立 1913年日本柳田国男、高本民雄出刊《乡土研究》稍后石桥卧波等人成立日本民俗学会。柳田国男第一次提出物质民俗的概念。 1920年韩国始有民俗活动 早期民俗学同人类学研究原始人的遗留物:信仰、歌谣、故事、神话,后扩大为现代人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习俗。 二、 中国民俗学发展概况 1.五四北大歌谣学会 1918年2月刘半农在《北大日刊》编选《歌谣选》 1920年冬周作人、沈谦士等成立歌谣研究会 1922年末到1925年6月周作人、钱玄同编选《歌谣周刊》(97期) 目的:学术的、艺术的(民族民间) 启示:20世纪文学与学术研究的民间文化视角 思考:科学民主与民间文化在五四时期的关系 2.广州中山大学民俗学会 1928年3月21日董作宾、钟敬文编辑《民俗周刊》(从歌谣到民俗、民间文化,范围扩大) 学会出版《孟姜女故事选》 学会成员:顾颉刚、杨成志、容肇祖 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影响大于北大歌谣研究会 3.杭州中国民俗学会 1930年钟敬文、钱南扬、江绍原组成 出刊《民俗周刊》、《民间月刊》 4.延安民间文艺 5.解放后十七年搜集整理了一批民间故事。 6.文化革命民俗学全面停顿。 三、 民俗学的现状 1.学会 1983年成立中国民俗学会,钟敬文任理事长。 2.学科 并入社会学,门类学科为法学。 北京师大、中山大学、山东大学等博士点 各民族院校及一些大学设有硕士点。 3.期刊 《民间文化论坛》、《民俗研究》、《民族艺术》 第二节 民俗学的性质与任务 一、民俗学的性质 民俗学是研究民间风俗、习惯,探求其本质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它具有独立的学科性质又具有多学科交叉及边缘学科特点。 1.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 人类学(anthropology )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体质人类学是从生物的角度对人类进行研究的学科,它包括人类的起源、发展、种族差异、人体与生态的关系及现存灵长类的身体和行为等内容。文化人类学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所的种种行为的学科,它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的过程、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差异,试图探索人类文化的性质及演变规律。 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狭义的文化人类学即指民族学。民族学是在民族志基础上进行文化比较研究的学科。文化人类学家所做的最具成就的工作是对人类的婚姻家庭、亲属关系、宗教巫术、原始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在英国学术界倾向于将这部分内容称为社会人类学,有时又统称为社会文化人类学。 在欧美,民俗学曾经被视为文化人类学的分支,民俗学的研究方法也与文化人类学基本相同。但民俗学在现代学科发展中已经与文化人类学各自独立并显示出学科特性。 文化进化论 摩尔根,泰勒,巴斯蒂安等提出了文化,社会进化的时间序列,着重文化的纵向发展,也成为进化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 泰勒、斯宾塞:文化随生物一块进化。 摩尔根在《人类家族的血亲和姻亲制度》中在研究婚姻家庭进化的基础上,建构家庭的发展历史,初步提出了社会进化的问题。 在古代社会进一步全面地发展了社会进化思想,论证了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 摩尔根:野蛮—蒙昧—文明 野蛮:采野果、捕猎、用火 蒙昧:制陶术、养殖、耕种、铁器 文明:发明使用文字 文化传播论 关于文化从其发祥地扩散到不同地方而被模仿、采借和接受的理论。文化传播论兴起于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期。一大批文化人类学家通过田野调查和实证研究对文化现象做出了种种描述和阐释。以德国人类学家弗里德里希·拉策尔、莱奥·弗罗贝纽斯、弗里茨,奥地利民族学家威廉·施密特等人为代表。他们反对古典进化论学派关于各个文明“独立发明说”和“平行发展论”的观点,认为文化只起 源于地球的某一个地方,如埃及。并以此为中心向世界各地传播扩散,因此全部人类文化史就是文化的传播与借用的历史。这显然是“文化一元论”,是不符合今天人们对于文化多元论的见解。 主要观点:文化的相似源于临近民族的模仿。 埃及中心——文化圈理论 功能学派 代表人物:[英国]马林洛夫斯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0译林版高中英语新教材选择性必修四第二单元Reading课件.pptx VIP
- 劳务费追加协议.docx VIP
- 河南省郑州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考试(八)英语试卷含答案.pdf VIP
- 空调维修保养服务投标方案.docx VIP
- SL∕T 820-2023 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计算与泄放设计规范.pdf
- 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一级评估).pdf VIP
-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健康体检重要异常结果管理专家共识(试行版).docx VIP
- 三碁(SAVCH)S1100系列变频器Vf通用型用户手册V2.5.pdf
- RBA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