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考研中医综合基础导学班材料(不是讲义,是材料,老师讲课有涉及,上课时发给学员).doc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对立制约 相互制约、相互排斥 制约太过→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制约不及→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 互根互用 互根→相互依存,互为根本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互用→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交感互藏 交感→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 天地之气的交感;人类的繁衍 互藏→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消长平衡 彼此消长→保持着动态平衡 阳长阴消,阴阳消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阴阳皆消皆长 相互转化 一定条件下→反方向转化 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
阴阳偏胜:指阴或阳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邪气盛→邪气盛则实)
病机 证候 症状 阳偏胜(阳盛) 阳胜则热 实热证 高热烦躁,面红目赤 阳胜则阴病(阳制约阴) 兼津伤 咽干口渴,尿少便结 阴偏胜(阴盛) 阴胜则寒 实寒证 恶寒肢冷,舌淡脉紧 阴盛则阳病(阴制约阳) 兼阳虚 神疲踡卧,尿清便溏
阴阳偏衰:指阴或阳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正气虚→精气夺则虚)
病变 证候 病机 症状 阳偏衰(阳虚) 阳虚则寒 虚寒证 阳虚不能制阴,阴气相对偏盛→寒象 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神疲,自汗,脉微 阴偏衰(阴虚) 阴虚则热 虚热证 阴虚不能制阳,阳气相对偏亢→热象 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舌燥,脉细数
阴阳盛衰的治则治法
治则 病机 治法 《内径》谓 阴阳偏盛 损其有余;实则泻之 阳盛则热→实热 热者寒之 阴盛则寒→实寒 寒者热之 阴阳偏衰 虚则补之;补其不足 阳虚则寒→虚寒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扶阳抑阴 “阴病治阳” 阴虚则热→虚热,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滋阴制阳 “阳病治阴”
补虚(益气、温养、养血、滋阴)→虚证(气虚、阳虚、血虚、阴虚)。
配伍应用 ①补虚药药性滋腻,为使补而不滞,常配伍行气药;②各种虚证之间往往互相影响,故补虚药之间常相互配伍,具体为→补气药与补阳药、补气药与补血药、补气药与补阴药、补血药与补阴药、补阴药与补阳药。
使用注意 ①无虚不补;②实证忌用;③根据具体虚证选择相应的补虚药;④注意顾护脾胃的功能,防止“虚不受补”;⑤宜适当久煎;⑥宜制成蜜丸、膏滋、口服液等剂型。
一、补气
脾气虚 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 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脘腹虚胀、便溏,或浮肿,或崩漏,甚或脏器下垂 肺气虚 咳嗽无力,声音低怯,甚或虚喘,体倦神疲,易出虚汗 心气虚 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
(1)长于补气生津的药物──人参、党参、太子参
药物 相同功用 药力 补气区别 兼有功用 人参 补(脾肺)气生津→脾气虚,肺气虚,气津两伤 力强 擅大补元气→气虚欲脱证 安神益智→心悸失眠 党参 力缓 擅补中益气→多治脾气虚证 养血→气血两亏 太子参 力弱 偏清补生津→治气津两伤证
(2)长于补气养阴的药物──西洋参、山药
药物 相同功用 药力 治虚区别 兼有功用 西洋参 补气养阴→脾肺气虚证,气阴两伤证,消渴
力强 重在脾→脾气虚,亦治肺肾 清火生津→津伤口渴或消渴 山药 力缓 重在肺→肺气虚、肺阴虚,亦治心脾肾 收涩→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带下
(3)长于补气健脾的药物
药物 相同功用 兼有功用 黄芪 补气健脾→脾气虚证 益卫固表止汗→自汗
利水→气虚水肿 升阳举陷→中气下陷;托毒生肌→疮疡难溃不敛 白术 燥湿→痰饮;补气安胎→脾虚气弱之胎动不安 甘草 甘草:心气虚;祛痰止咳→咳喘;缓急止痛→四肢脘腹挛痛;清热解毒→疮疡,咽痛,药食中毒;调和药性。 白扁豆:化湿→暑湿吐泻 白扁豆 大枣 养血 安神→失眠健忘 脏燥证。为治心失充养之脏燥的要药 刺五加 补肾 肾虚腰膝酸痛 绞股蓝 化痰止咳→肺虚咳嗽;清热解毒→肿瘤有热者 红景天 活血化瘀→瘀血证 清肺止咳→肺阴虚咳嗽,肺热咳嗽 沙棘 止咳祛痰→咳嗽痰多(藏医、蒙医)
(1)四君子汤
选项 内 容 要 点 组成 人参去芦 白术 茯苓去皮 甘草炙,各等分 组成药味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候;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 实为煮散;“入盐”——李时珍:补脾药用炒盐者,虚则补其母,脾乃心之子也。 功用 益气健脾 补脾气 主治 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病证:脾胃气虚证 方义 君-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益气健脾)
臣-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和中(健脾燥湿)
佐-茯苓——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健脾渗湿)
使-炙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和中调药)
特点:
甘温平和益气,兼能燥湿 配伍特点 药皆味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