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区域地质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概  述      福建省地层,除志留系、中下泥盆统和下第三系缺失外,从元古界至第四系发育比较齐全。岩石类型复杂,沉积岩、变质岩地层的总和以及火山岩地层出露面积,各占全省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本省地层属华南地层区,地层分区性明显。北部及西北部以元古代变质岩地层为主。中部及西南部出露震旦纪至晚白垩世的浅变质岩、沉积岩及火山岩地层,尤以晚古生代沉积地层发育较齐全,古生物化石较为丰富。其中,石炭纪至早二叠世地层,为石灰岩、无烟煤、铁矿、锰矿、铅锌矿的重要含矿层位。政和至广东大埔一线以东的福建东部地区,则以大面积出露的晚侏罗—早白垩世陆相火山岩地层占主导地位,其岩性复杂,厚逾万米,是研究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地层的重要地区之一。上第三系及第四系地层分布零星,在沿海一带较为发育,由基性火山岩、沉积岩及海相、陆相松散沉积物组成。福建地层自元古界至第四系共建立11个系56个岩石地层单位。通过调查,基本查明了各时代地层的岩性特征、沉积特征、古生物特征以及岩相古地理面貌和有关矿产的时、空分布。   福建侵入岩出露面积40316平方公里,约占陆地面积33%。侵入活动期有加里东期、华力西一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其中,燕山期不仅规模大,且有多阶段和多次侵入活动。全省侵入岩岩类齐全,有超基性、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碱性等。其中,中酸性和酸性岩类占97%以上。花岗岩类中除了广泛分布的黑云母花岗岩外,还有十分独特的晶洞钾长花岗岩。各期侵入岩多沿一定方向呈带状分布。   福建变质岩地层包括元古界麻源群至上侏罗统南园组,变质时期可分为加里东、印支和燕山三个时期。   福建大地构造位于华南褶皱系的东部,其地壳演化时期划分为:扬子和加里东时期,全省处于地槽阶段;华力西和印支时期,转变为准地台阶段;燕山时期进入濒太平洋边缘活动带阶段;喜马拉雅时期,全省处于相对稳定阶段。福建地质构造单元划分为:省内一级单元有闽西北隆起带、闽西南坳陷带和闽东火山断坳带;二级单元有10个;三级单元有10个。全省深断裂带有6条,大断裂带有15条。 第一节 地质构造      福建位于华南褶皱系东部。泥盆纪前处于地槽阶段,奥陶纪末开始转为准地台阶段,早侏罗世以来又进入濒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阶段。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多种类型的沉积建造,多旋回的构造运动,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多期的变质作用,构成复杂的构造,它们主要呈北东向延伸。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已有关于福建大地构造的论述,葛利普在《中国地质》一文中,曾将福建划为华夏古陆的一部分。民国34年(1945年)黄汲清将福建划归加里东褶皱带。1950年李四光将福建划为亚洲大陆东部向东南突出的三列边缘弧中闽南弧的一部分,并于1970年将福建武夷山、戴云诸山脉划属新华夏系第二个巨大的隆起带的部分和东西向南岭带的一部分。1960年陈国达将福建划为地洼区。1963年福建省地质局和江西省地质局合编的1∶100万福州幅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将福建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为,一级构造单元南华后加里东准地台;二级构造单元华夏台隆;三级构造单元有四:即遂(昌)建(瓯)台拱,永(安)梅(县)上古台陷,浙闽粤中断陷及闽东滨海台拱。1974年张文佑将福建划为华力西褶皱带。1980年任纪舜等将福建划为华南褶皱系和东南沿海褶皱系的一部分。1980年郭令智等将福建大地构造划分为武夷云开加里东期古岛弧褶皱带、政和—大埔加里东俯冲带、闽西南—粤东海西印支期弧间盆地和浙闽粤沿海燕山期火山弧系等构造单元。1982年边效曾等将福建的大地构造划为闽北加里东隆起区、闽西南海西凹陷区、闽东沿海中生代火山岩活动带等单元。此外,1980年福建区测队编制的1∶50万福建省构造体系图及说明书及1985年《福建省区域地质志》区域地质构造篇,也从不同角度对福建的地质构造进行较系统总结,提高了研究程度。   福建的构造单元划分为:闽西北隆起带、闽西南坳陷带、闽东火山断坳带三个一级构造单元。进而划分若干个隆起和坳陷和断陷二级构造单元。在二级构造单元内,又进一步依据其所形成的主要褶皱,划分为一系列复式背斜和复式向斜。   构造单元划分如下:   Ⅰ、闽西北隆起带     Ⅰ1、邵武—建宁坳陷     Ⅰ2、浦城—洋源隆起     Ⅰ3、松溪—建西坳陷   Ⅱ、闽西南坳陷带(永梅坳陷)     Ⅱ1、明溪—武平坳陷       Ⅱ1A、泉上—长汀复式向斜       Ⅱ1B、清流—武平复式背斜       Ⅱ1C、明溪—龙井复式向斜       Ⅱ1D、宣和复式背斜       Ⅱ1E、连城—上杭复式向斜     Ⅱ2、胡坊—永定隆起     Ⅱ3、大田—龙岩坳陷       Ⅱ3A、沙县—永定复式向斜       Ⅱ3B、南平—万安复式背斜       Ⅱ3C、广平—龙岩复式向斜       Ⅱ

文档评论(0)

30832757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