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古代的封建社会.doc
第二章 古代的封建社會
?
第一節 封建體制的形成
?
教學目標
單元目標 具體目標 1.說明商代的文化與政治制度 1-1明白商代早期都城經常遷徙的情形
1-2明白商文化涵蓋地域的廣大
1-3了解商代王權的發展
1-4了解商代的政治情形 2.說明周代的封建制度 2-1了解周代早期的統治方式
2-2了解周代封建制度的實施情形
2-3明白國人與士的重要性 ?
第一段課文引導
?
?
?
?
?
?
?
?
?
?
?
?
?
?
封建城邦的概念
商周的國家既不同於以往部落獨立的政治狀況,也不同於後來帝國的中央集權形態。我們知道《詩經》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話,似乎周王的權力範圍很大,和後來的皇帝沒兩樣。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知道周代封建政治,是一種間接統治,周王對王畿外的貴族、人民約束力有限。這兩者似乎是矛盾的。那麼歷史學界怎麼理解商周的國家與社會形態呢?這裡作一些簡略的介紹。
商周究竟是鬆散的國家聯盟,還是強而有力的中央集權政治體,由於史觀與側重的角度不同,目前有些針鋒相對的說法。大陸有些學者根據東方專制論的史觀,主張周代是「等級的君主專制制度」(林甘泉),強調城邦間有君臣上下的名份,非希臘羅馬的城邦社會可比。秦以後這種等級制的君主專制被個人獨裁的君主專制取代,但本質上都是君主專制制度。
另一派主張是「城邦聯盟」(林澐),則是受到社會人類學中的演化論的影響,強調這些城邦是諸侯制為代表的聯合體,這種聯合體的特色,不只不是中央集權的,反而是在制約中央集權大國發展的。只有對內取締貴族采邑的獨立性,對外用兼併取代聯合,才能發展成中央集權制的大國。所以不能說中國在三代已經有東方式的中央集權大國。
中研院史語所杜正勝的「封建城邦」說則介於二者之間。當時的歷史主體是眾多的城邦(國),城邦具有高度的獨立性,但是城邦間也有一定的尊卑秩序,在周代即是以周天子為首的等級封建制。大陸學者的爭議,理論主導性很強,所以兩派側重的史料不同,也很難調和。杜正勝的說法從史料出發,描述的成份居多,比較不涉及理論的問題。
以上是學界最近對古代國家形態的幾種看法,這裡只是略作說明,交代一下相關歷史概念的來歷,課堂教學上不必向學生介紹。「封建城邦」說較貼近傳統史學對商、周時代的描述,同時照顧到最近的史學新知,也不涉及一些歷史學大理論的爭議,所以課本中引用這個說法讓學生形成一個觀念:商周的封建社會,和秦漢以後的帝國形態有本質上的不同,不全然是王朝的更迭而已。封建社會是城邦的聯合體,帝國則是涵蓋性的領土國家;封建的天子仍透過氏族、宗法組織間接統治,帝國的皇帝則是用官僚制度直接統治。「封建城邦」這個概念包含這些意思,有助於學生掌握歷史變化。
?
商周制度的影響
儘管封建社會和後來的帝國形態不同,但是商周保留下來的一些文化因子,對中國的影響很大。特別是透過儒家思想的傳承,周代的人文精神、禮治主義、宗法觀念、井田制的均平理想,都源遠流長,到現在都還有影響力。這也是本章教學的另一個重點。
?
?
?
?
?
?
?
?
封建的意義
封建是一個歷史上學常用的名詞。因為人類歷史上曾有數度類似的情況,例如中古的西歐、近古的日本,所以成為史學上的專門課題,但不同的歷史背景採用同樣的歷史名詞,也經常引起理解上的困擾。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對feudalism的定義是:「一種以土地占有權和人身關係為基礎的關於權利和義務的社會制度。在這種制度中,封臣以領地的形式從領主手中獲得土地。封臣要為領主盡一定的義務,並且必須向領主效忠。…封建制度的另一面是采邑制和莊園制,在采邑或莊園中,領主對農奴享有廣泛的警察、司法、財政和其他權利。」依這個定義而言,封建的領主與附庸關係建立,靠的是彼此同意的契約。這和西周封建制和宗法制結合,以血緣關係作為封建秩序的主幹,顯然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杜正勝比較周代與中古西歐封建制的差異後說:
西歐「封建」產生在羅馬帝國衰亡之後,中國城邦時代的封建是周人武裝殖民勢力伸張的結果。前者因「封建」而建立人為關係,結束傳統氏族連鎖,後者卻努力維護氏族社會的某些制度和精神。(《周代城邦》,頁十,聯經,民68)
簡單來說,周封建和其他封建制度最大的差異,就在於其中血緣性的氏族共同體聯繫保留很強。不僅貴族之間如此,貴族與國人,封君與采邑野人之間,都還保留這樣的關係。( 杜正勝把封君和采邑野人的關係稱作「假氏族血緣聯繫」,意思是說,雖然事實上沒有血緣關係,但封君對待采邑屬民,用的是家長式的統治方式。)
中國史家對封建意義的混淆,相當部分是唯物史觀傳入的結果。馬克斯的史觀中,封建社會是一個介於奴隸社會與資本主義社會之間的階段,但是中國的封建制在秦代的郡縣制以後已經大體停止了,資本主義卻遲遲未出現,於是造成解釋與分期的各種說法,論戰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