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八讲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试.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讲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试.doc

第八讲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试 21世纪是信息社会,这已成为人们描绘21世纪社会特征时达成的首要共识。信息革命和信息化社会在当今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社会网络化,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交往手段和通信媒介。可以说,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已使人类进入或即将进入网络时代,网络开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同时更加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世界。信息网络技术带来了许多问题,但在大学生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网络心理问题。 第一节 互联网与大学生 一、互联网形成与发展 1960年,利克里德尔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人——机共生”。在文章中,这位罗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的行为心理学博士、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听说研究的学者写道:“用不了多少年,人脑和电脑将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文章还预测,在不远的将来,“人通过机器的交流将比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更有效。”这样大胆和超前的预测,如果不是在43年后的今天互联网已经风行全球,确实让人难以相信。实际上,就在利克里德尔发表这篇大胆的文章的同时,互联网的研究已经在美国悄悄地拉开了帷幕。 1969年,美国国防部出于战略考虑,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的网络,把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这是互联网的雏形。1971年,ARPANET上的网点数达到了17个。两年之后,ARPANET上的网点数又翻了一番,达到40个,各网点间可以发送文件。1972年,第一届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议决定成立Internet工作组,负责建立一种能保证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标准规范即“通信协议”。1974年,IP协议和TCP协议问世,合称TCP/IP协议。该协议的问世,最终导致了Internet的大发展。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投资,在普林斯顿大学、匹兹堡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依利诺斯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建立5个超级计算中心,并通过通信线路互相连接,形成了NSFNET的雏形。由于NSF的鼓励和资助,很多大学、政府机构甚至私营研究机构纷纷把自己的局域网并入NSFNET中,至1991年,NSFNET的子网增加到3000多个,成为Internet的基础。到1993年,WWW(World Wild Web)和浏览器的开发应用,为互联网赋予了新的魅力,网民在网上不仅可以看到文字,而且可以看到图片、声音、动画等等,从此,互联网日益变成一个丰富多彩的全新世界,以超出网民想象的速度获得了快速发展。至2002年底,全世界上网人数已达6.55亿。 互联网(Internet)作为一种崭新的信息技术,把网民带入了一个真正的信息时代。今天网民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学习、购物,而且可以在网上交友、聊天、开会,甚至玩游戏、赌博等,互联网正在改变网民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今天,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大大超出了网民的预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数据,1997年我国上网用户数为62万,1998年为210万,1999年为890万,到2001年12月31日止用户数已经达到3370万人(其中36.2%为18~24岁的青年人)。 与其它媒体相比,互联网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人人可成为接受者和发送者,具有双向性和多向性。互联网的内容良莠不齐,难以监控和筛选,但其超出想象的刺激性和娱乐性,又极易使人上瘾,对大学生群体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研究表明,互联网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身心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据市场调查公司Strategies集团的统计,64%的上网者上网后看电视的时间减少,48%的上网者的阅读时间也少于从前。尤其是Kraut等人的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会造成网民社会卷入的减少以及心理幸福感的降低,表现出孤独感和抑郁感的增加。长期的痴迷上网,可能导致各种网络疾病。 大学生始终是新生事物的促进派,站在时代的前列,代表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在网络大潮汹涌而来的网络时代,作为时代“弄潮儿”的大学生们自然也不甘落后,始终扮演着互联网忠实追随者的角色。从1997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开始进行“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该统计包括我国互联网络上网计算机数、用户人数、用户分布等十几个方面,是目前我国关于互联网发展情况的规模最大、权威性最强的统计调查。到2003年1月,该统计已经进行了11次。在已经进行的11次统计中,青年大学生一直是网络用户的主力大军。如在2003年1月公布的第十一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我国共有互联网用户5910万。其中,18到24岁的用户占37.3%,在各年龄段中居首位;大专和本科文化的用户占53.7%,在各文化层次中占首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