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变质核杂岩 (MCC): 由拆离断层限定的孤立穹隆状地质体,由经历了韧性变形的中-高级变质岩和岩浆侵入体组成,其上被低级变质或不变质、浅构造层次(拆离断层)上盘以构造关系覆盖,并且上盘经历了长距离的位移。 实际上,变质核杂岩 (MCC)就是拆离断层的下盘,它经历了拆离断层的正断抬升作用,并由于均衡调节作用和岩浆上窿作用而形成穹隆状态。 变质核杂岩的特征 1)空间上为孤立穹隆状地质体,平面呈近圆形或长圆形,其中经常具有一翼陡一翼缓的几何特征。. 2)由从深部(中下地壳)出露到地表的中-高级古老变质岩组成,通常具有较晚期的岩浆岩侵入体。 3)顶部发育含糜棱状岩石的大型剪切带,剪切带顶部被拆离 断层切割,并引起脆性变形和蚀变作用,形成绿泥石化角 砾岩、微角砾岩甚至假熔岩。 4)上盘由低级变质或不变质的上地壳岩石组成。 5) 变质核杂岩(MCC)的变形行为与上盘完全不同, MCC-韧性变形;上盘-脆性正断层。 6)变质核杂岩顶部剪切带的运动学特征与上盘相同,说明 它们是在同一递进变形过程中形成的。 拆离断层的形成机制 根据安德森(Anderson)模式,正断层应高角度,逆断层才是低角度。但自然界大多数大规模正断层是低角度的。这是目前国际地质学界没有解决的问题。为此郑亚东教授(1999)提出了最大有效力矩准则: 在伸展环境下,脆韧性层状岩石将形成伸展褶劈理 (ecc),该劈理的倾角受最大有效力矩控制,一般为35度左右,这些伸展褶劈理进一步扩展形成低角度正断层。 Anderson 模式 最大有效 力矩准则 a. 纯剪切模式:形成由两条相背倾斜拆离断层限定的对称型变质核杂岩。b. 简单剪切模式:形成由一条拆离断层在一侧限定的不对称型变质核杂岩。 一、区域性岩石圈伸展模式 第五节、伸展作用的动力学模式 (拆离断层和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机制) 岩浆作用 地壳增厚导致失稳作用 热及流体作用引起拆离断层作用 伸展 岩浆作用 热窿 滑覆 二、岩浆作用引起的伸展作用 拆 沉 软流圈的上涌 岩石圈的反弹 伸 展 俯冲-增厚 三、拆沉作用 造山带挤压缩短 重力扩散(垮塌) 伸 展 增厚的不稳定造山带楔体 不稳定根部 四、造山带垮塌 五、变形分解 五、变形分解 正断层与伸展构造研究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定义: 正断层:上盘相对于下盘向下滑动的倾向滑动断层。 伸展构造:由于正断层一般是在水平拉伸作用下形 成且造成岩石单元的水平伸展,故正断层又可称为 伸展构造(断层)。 σ σ σ σ 1 1 3 3 σ 3 σ 1 2 应力状态及形成机制 利于正断层形成的应力条件为: 最大主应力(σ1)在竖直方向上增大,或最小主应力(σ3)在水平方向上减小,或上述两种过程同时作用。 σ3 σ1 σ3 σ1 σ3 σ1 利于正断层作用发生的地质背景是: 经历水平拉伸(伸展)或垂向穹隆和抬升的地区 由于大多数正断层形成于水平伸展,而且经历正 断层作用的地壳岩石单元发生了水平方向上的拉伸(伸展),所以正断层也被称为伸展断层,但伸展断层一般特指由区域性伸展形成的大规模低角度正断层。 第二节、 正断层的一般特征 a. 断层上盘相对于下盘向下运动 b. 被断岩石单元产生水平伸长(伸展)效应 c. 在同一高程剥蚀 面上,上下盘的 对比性 1 2 3 4 第三节、 正断层的几何形态 根据断层面的几何特征以及断层面和被断岩石 的旋转性质,正断层可被划分为三种类型: 非旋转平面正断层、旋转平面正断层和铲式断层 a. 非旋转平面正断层: 平面状断层面,断层面和被断岩层均不发生旋转,说明所有的运动为平移运动。 一般形成地堑和地垒构造 是共轴变形的产物 b. 旋转平面正断层(掀斜断层): 平面状断层面,断层面和被断岩层均发生旋转 掀斜断块:由正断层围限的旋转了的岩石块体 掀斜盆地(半地堑):在掀斜断块上发育的不对称盆地,其 一侧由正断层控制 多米诺或书斜式构造:由一系列旋转平面正断层和掀斜断块 组成的构造。 φ θ φi 长度比: S ,线应变:e S= l / l0 = sinφi/ sinφ= sin (φ+θ) / sinφ S = l / l0 =1+ e 正弦定理: l /sin( 180°-φi) = 10 / sinφ l / l0 = sin( 180°-φi)/ sinφ= sin (φ+θ) / sinφ c. 铲式(犁状)断层: 具有下凸断层面,且断层面产状向地表变陡而向下随深度变缓的断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一单元井控基础知识.ppt
- 第一章 分析电子显微镜的构造及其功能.ppt
- 第一章 应力分析.ppt
- 第一章 新闻事业的发展和规律.ppt
- 第一章 检测系统基本特性.ppt
- 第一章 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ppt
- 第一章+井控装备概述.ppt
- 第一章-流体流动.ppt
- 第一章井控装备.ppt
- 第一章化工原理.ppt
- 2023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3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带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上海电机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