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新型分离技术.ppt
* 第六章 新型分离技术 第一节 膜分离技术 一、膜分离技术的发展 膜分离是利用固体薄膜对混合物组分选择性透过的性能使混合物分离的过程。 1748年科学家就发现水能自然的扩散到装有酒精溶液的猪膀胱内,这一发现开创了膜渗透的研究。 1854年Graham发现了渗析现象。 1964年Traube成功地制成了历史上第一片人造膜----亚铁氰化铁膜。 20世纪40年代,利用渗析原理研制出人工肾。 20世纪50年代初,离子膜研制成功,电渗析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20世纪60年代Loeb研制成醋酸纤维素非对称性膜,这在膜分离技术的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突破,使反渗透,超滤进入了实用阶段。 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操作温度低,能耗低,分离效率高,分离过程中不伴随相变,无二次污染。特别适合于热敏性物质、稀溶液、难分离物质的分离。 二、膜的定义和分类 (1)、膜的定义 在一种流体相(液态或气态)内或两流体之间,有一个较为致密的薄层凝聚相物质把流体相分隔成两部分,这一薄层物质就是膜。 膜的组成:膜可以是均匀一相,也可以是由两相以上的凝聚态物质所构成的复合体,也可以是固态,也可以是液态。 膜的特性:具有完全透过性,也可以是半透过性。 膜的作用:隔离作用,阻止膜两侧的流体相直接接触。 (2)、膜的分类 2、膜分离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膜分离技术的实质是物质透过或被截留于膜一侧的过程,与筛分过程相似,根据孔径的大小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 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从溶液中分离出相对分子质量300~1000的物质的膜分离过程,如制药、纯水制造、废水处理。 2nm 压力差 纳米过滤NF 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如海水脱盐,溶液、食品脱水。 0.0001~0.001 μm 压力差 反渗透RO 利用离子交换膜选择透过性分离,如溶液脱盐、碱的制备、重金属离子的回收 1~10nm 电位差 电渗析ED 用于人工肾、化工食品中高聚物及低分子的分离 1.5~10nm 浓度差 渗析DL 分离溶液中的大分子、微粒,如制纯水、食品药物浓缩,纸浆的废水处理 0.01~0.02 μm 压力差 超滤UF 不溶物浓缩过滤,如除水、药液中的菌、啤酒中的混浊物 0.025~14 μm 压力差 微滤MF 应用 孔径 推动力 种类 三、膜过滤的基本概念 微滤 超滤 反渗透 膜过滤 反渗透与超滤的区别: 反渗透分离的物质是无机盐类小分子,渗透压较高,为了使溶剂透过薄膜,其操作压力要大,采用压差1~10Mpa;而超滤则是从小分子溶质或溶剂分子中分离出较大的溶质分子(如有机胶体、蛋白质、多糖),由于高分子溶质的存在,渗透压较低,采用较低的压力即可过滤,采用100~1000kpa。 均为压力驱动型膜分离过程 反渗透的工作原理: 淡水 海水 淡水 淡水 海水 海水 压力>渗透压 渗透压 半透膜 半透膜 半透膜 a)、渗透 b)、渗透平衡 c)、反渗透 1)、渗透:淡水穿过半透膜进入含盐海水。 2)、渗透平衡:在渗透过程中,淡水穿过半透膜进入海水后,会呈现出一种流体静压差,在此压差下,物质静传递量为零,两侧达成平衡。 3)、反渗透:若在海水一侧加压,水又会通过半透膜进行逆向流动。 p 超滤的工作原理: 在外压p作用下,当含有高、低分子化合物溶质的溶液通过膜表面时,溶剂和小分子(水、无机盐类)将通过薄膜,作为透过物被收集。膜另一侧的高分子溶液(如有机胶体)被薄膜截留作为浓溶液被收集起来。 四、膜过滤的理论基础 1、渗透通量 渗透通量就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透过膜的溶液量。可以通过实验测定。 2、浓差极化 在膜分离过程中,大分子溶质被截留下来,而在膜表面处积聚,形成大分子溶质浓度边界层,膜表面处的溶质浓度变得比原溶液主体浓度大,这种现象称为浓差极化。 Cm Cb CP δ JV 3、截留率 Cm Cb CP δ JV 分析: 1)、超滤 超滤主要是截留大分子物质,由于浓差极化的形成,阻力除了膜通透阻力外,还有膜侧面溶质附着层产生的通透阻力,所以溶剂通过超滤膜的流量与外压成正比,与膜的阻力成反比。 2)、反渗透 在反渗透时,由于溶剂的体积通量取决于净压差,溶质的透过率不取决于压差,因此,增加原液一侧的压力可以提高溶剂的透过量,而溶质的透过率基本不变。 对于高浓度的溶液,可以提高操作压力,防止溶剂的透过量降低,溶质的透过量升高,而溶剂的纯度会降低。 五、膜组件的结构和特点 1、平板式膜组件 特点:膜组件中原溶液流过平坦的矩形通道,充填密度可以达到100~400m2/m3,能量较少,整个元件均可更换. 2、管式膜组件 结构:膜呈软管形式置于耐压管内侧,支撑管和膜之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三章历史构造分析和大地构造分区.ppt
- 第三章时深转换.ppt
- 第三节 制作模型教学课件.ppt
- 第三章探索地球的变迁.ppt
-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ppt
- 第三讲 分析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地质图.ppt
- 第九讲社会发展及其规律.ppt
- 第二单元复习——SJ.ppt
- 第二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ppt
- 第二章 钻进工艺技术.ppt
- 2023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3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带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上海电机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