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罗山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向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罗山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向探讨 贺 华 (河南省地质环境勘查院) 摘要:根据河南省财政项目“河南省罗山县城新区地热资源普查”取得的成果,通过对罗山县境内地热地质条件、地温场特征的分析,认为沿罗山—涩港断裂带(F3)是罗山县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有利地段,为罗山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向提供了指导意见。 关键词:罗山县 罗山—涩港断裂带 地热资源 1 区域地热地质条件 1.1地质构造条件 河南省罗山县位于豫南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秦岭纬向复杂构造带的东段北侧中生代坳陷带罗山盆地内,新构造运动的特点是继承性和差异性沉降,特别是燕山运动以来,本区随华北平原的沉降而沉降,沉积了一套厚1000m以上的中、新生界河湖相碎屑岩、松散岩地层;基底地层由中元古界云梦山组(Pt2y)变质岩系组成,区域构造格局以发育一系列深大断裂带及其控制的沉降带和隆起带为特征。断裂比较发育,主要分为近北西向和北北东向,断裂纵横交错,为盆地及周边地热资源形成提供了有利构造条件。 该区地貌属垄岗区,地表无基岩出露,完全被新生界覆盖。据深部钻探资料,由地表向下组成地层岩石依次为:0~200 m为新生界第四系,上部全新统砂土、中细砂,下部更新统砂质粘土、粉质粘土、粘土;200~500 m为新近系中新统凤凰镇组(Nf)中细粉砂岩夹泥岩;500~1200m为古近系始新统李庄组( El),为棕色、紫红色、浅灰绿色砂质泥岩,含砾泥质砂岩,含砾砂岩泥岩互层夹细砂岩、砂砾岩等,为本区地热的主要热储层。 根据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及“河南省罗山县城新区地热资源普查”项目取得的成果,罗山县境内主要分布3条断裂(图13):罗山—涩港断裂(F3)、明港—光山断裂(F2)和浉河断裂(F5)。其中罗山—涩港断裂(F3)属新华夏系断裂构造,规模最大,是经过多次构造变动的复合性断裂,先期为张断裂且以垂直运动为主,后期表现为逆向复合而显压扭性特征,是深切割断裂,也是控制区内地热流体分布的主要断裂。 罗山—涩港断裂(F3):南起灵山东沟,经涩港、罗山西至息县张陶,长百余公里,走向30o,倾向东南,倾角较陡(60o—75o),该断裂为一重力密集梯度带,两侧重力显示较大的差异。沿断裂带呈现人工地震发射波同相轴错动、大地电性不连续及低阻异常带特征,都表现该断裂为一较新的、间歇性的张扭性断裂(正断层),没有发现切割第四系地层。该断裂在罗山县城南小龙山地表出露,石英岩强烈破碎,明显的具张性断裂特征的断层角砾岩,破碎带宽大于80米。 1.2水文地质条件 罗山县地处淮河南岸支流浉河、竹竿河和小潢河二级阶地,浅层水为中等-弱富水区,单井涌水量100~1000m3/d,含水层岩性为全新统上更新统砂砾石、中细砂,砂砾石松散,分选及磨圆度好,厚度5~10m,为潜水,水位埋深2~4m;深层水(地下50~200m)为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含水层由中更新统砂砾石、中细砂、粉砂组成,单层厚度3~15m,含水层总厚度25~50m左右,具承压性,水位顶板埋深65~70m。渗透系数平均值为3.5m/d,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Na型水,水质良好、矿化度小于0.5克/升。 从上述浅层地下水水文地质情况分析,工作区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较丰富,有为形成地下热水资源在侧向迳流或越流补给上提供有利条件。 沿罗山—涩港断裂带(F3)布设2000m以浅大地电磁测探AMT剖面,根据取得的二维反演视电阻率断面等值线图,电阻率密度梯度带呈现电性层突变、陡变特征表明罗山—涩港断裂构造的存在;延深1km处分布近等轴状低阻体,是破碎存水现象的反应(图8)。 因此在罗山—涩港断裂带内,岩石强烈破碎,发育有碎裂岩、角砾岩,裂隙发育,断裂构造带内的构造岩的孔隙率大,在断层交汇部位,导致了断裂富水程度、导热性能的不均一性,在岩石破碎、胶结较差,裂隙发育地段,地热流体相对富集,水量较大,为地热流体的储存和运移提供了有利的空间。 2 地温度场特征 2.1 浅层水水温特征 利用浅层水水温变化特点,是探寻地热资源地质条件较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对罗山盆地及周边120km2范围内的130个民井、82个人工地震放炮孔浅层水水温常规测量,表明水温异常点分布与断裂带的关系密切(见下图): 罗山盆地及周边立冬前后(项目开展浅层水水温测量时间)浅层水水温多为17℃~18℃之间,浅层水水温大于恒温18℃的水点呈明显的带状分布,变幅1℃~4℃,与罗山—涩港断裂带(F3)的断裂构造分布位置、方向、产状基本一致,表明地热流体的分布受断裂构造的控制。断裂构造切割深,虽有较好的隔水、隔热层(断层泥),但原岩的结构受到了断层破坏,致使地热传导空间增多,因而沿断裂构造带和断裂的一侧(上盘)因受热传导影响出现了较多大于恒温18℃的水温异常点。 2.2 人工反射地震测量特征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