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书》所载武王伐纣史事述论.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逸周书》所载武王伐纣史事述论   摘要:《逸周书》与《尚书?周书》部分相似,均记载了西周早期的重要史事。《逸周书》中所载史事主要集中在西周早期,这些文本详细记录了西周早期的历史细节。本文详列有文王早期商周由往昔姻亲关系到后期世仇关系的转化,有武王时期商周矛盾的激化,有武王继承文王遗志积极准备伐商到盟津观兵及至牧野决战,有克商之后武王的对内对外政策等史事。   关键词:《逸周书》;武王伐纣;史事   中图分类号:K224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商周易代之际,其历史发展诸多细节不甚明了,《尚书?周书》部分也仅仅记载了西周早期牧野之战及周公辅政等历史史实,关于牧野之战之前的史事,《尚书?商书》虽有记载亦不甚清晰。相比之下《逸周书》则记载了周人实力增长、商周关系交恶、牧野之战及其后政策等诸多重要的史实。系统梳理这些材料有助于较为详细的理解和认识此段史事。   一、武王伐纣背景:商周交恶与矛盾激化   “武王伐纣”不是一个孤立的历史事件,故探求武王伐纣的背景及原因应当上溯至商代晚期,而双方关系发展剧烈变化则集中体现在文王、武王时期。   (一)文王时期商周关系   文王之前商周二族政治上联系紧密。《诗经?大雅?大明》记载殷商的太任与季历联姻,文王与帝乙之妹太姒结婚。周人实力增长,季历受封为殷牧师,之后文丁杀季历,其原因在于帝武乙震死河渭。《史记?封禅书》记载“帝武乙慢神而震死”,“武乙射天,后猎于河渭而震死也”。[1]1356“河渭”是周人的核心分布区,帝武乙在此狩猎,战略意图明显,而“震死”则可能是隐晦的说法,很可能是在与周人交战中战死的,这也符合文丁杀季历的缘由。此时商周关系经历了由姻亲到世仇的转化。文王治国理政时期,周族势力又进一步发展,此期之内商周矛盾更盛,文王一面对外征伐,一面收拢人心,为图商做战略准备。   《史记?周本纪》:   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明年,伐?。明年,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自岐下而徙都丰。明年,西伯崩……[1]118   《史记》记载了文王征伐的武功,其征伐之部落有“犬戎”、“ 密须”、“耆国”、“?”及“崇”,逐渐靠近商朝统治核心区域。《逸周书》则记载了周人势力逐步增强的过程。《逸周书?大匡解》记载周人在程邑面对大灾荒时 “三州之侯咸率”,[2]144此为文王宅居程邑之时,即使遭遇大荒还有三州之侯向周靠拢,这是周人势力拓展的第一步。随后《逸周书?程典解》则“文王合六州之侯,奉勤于商”。[2]165由“三州”到六州,其势力和影响力在进一步地发展之中,此时周人势力达到“三分天下而有其二”的地步。[3]107这时崇侯虎向商王报告,即《逸周书?程典解》中所记商王采用宗?,[2]166纣王听信崇侯之言,将文王拘禁在?里。文王自?里归来,诸侯依然归附周族,即《逸周书?程典解》曰:“诸侯不娱,逆诸文王。文王弗忍,乃作《程典》三忠。”[2]167文王一面率领诸侯效忠商王,另一方面则“阴行善”收拢人心。诸侯叛归文王,双方力量对比开始发生变化,由此可见文王从?里归去之后,势力继续发展壮大,即《史记》记载“纣由是稍失权重。”至此,《逸周书?酆保解》记载道“九州之侯格于周”,[2]193九州诸侯都来朝见文王。此时文王提到诸侯“辛苦役商”,这条信息至关重要,之前文王征伐与笼络诸侯并未公开商周矛盾,此时点明矛盾意义重大,周公直言殷商无道、政策苛刻,众叛亲离。[2]195   (二)武王时期商周矛盾激化   文王创业未成武王继位,此期之内商周矛盾进一步发展乃至激化。《逸周书?柔武解》记载武王继位时政策“维在王考之绪功,维周禁五戎,五戎不禁,厥民乃淫”,[2]251强调继承文王的功业,实行德政。《柔武解》之后《大开武解》、《小开武解》、《酆保解》、《寤敬解》、《武顺解》、《和寤解》、《武寤解》七篇主要内容是“武王问政”、“天命转移”、“密谋伐商”:   (1)《大开武解》、《小开武解》、《宝典解》三篇言治国理政之策。《大开武解》主要讲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四戚、五和、七失、九因、十淫”分别关乎内外关系、婚姻、天地忧劳、公私之辨、克制敌国、躬行节俭之方略。[2]261《小开武解》中武王十分担心,即“夙夜忌商”,周公回答道:“顺明三极,躬是四察,循用五行,戒视七顺,顺道九纪”。[2]272此解首先说武王“夙夜忌商”,其中透露出的信息是商周矛盾显现且已经发展到很深的地步;接着,武王询问“道之极”,此道关乎天地人三者大道,且更多关注政事与天道的关系。[2]274《宝典解》承续《小开武解》而侧重政治在现实层面的作用,即武王所说“何修非躬,躬有四位、九德;何择非人,人有十奸;何有非谋,谋有不散,不圉我哉;何慎非言,言有三倍”,[2]279从现实层面注重民众言语德行。通过上述材料可以看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