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学(三).ppt

心理学(三)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刘学兰 授课提纲 第八讲:气质与性格 第九讲: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 第十讲:心理健康 第八讲 气质与性格 一、气质 (一)气质的涵义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 (二)气质的基本特征 1.感受性:指人对内外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2.耐受性:人对刺激在时间和强度上的耐受程度。 3.反应的敏捷性:包括不随意反应和一般心理反应的速度。 4.可塑性:指人根据外界情况的变化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的难易程度。 5.情绪的兴奋性:指人的情绪过程及其平衡性。 6.向性:指人的心理与行为表现于内还是外的特性。 (三)气质类型学说 1、体液说 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2、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巴甫洛夫(1927)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解释气质的生理基础。 高级神经活动过程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气质类型 强、不平衡 不可遏制型 胆汁质 强、平衡、灵活 活泼型 多血质 强、平衡、不灵活 安静型 粘液质 弱 抑制型 抑郁质 (四)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1、气质具有很大的稳定性与一定的可塑性。 2、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3、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 4、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 (五)气质与教育 正确区分和认识学生的气质类型和特征 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教育学生认识自己的气质特点 二、性格 (一)性格的涵义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二) 气质和性格的关系 1.气质类型无好坏,性格特征有好坏之分 2.气质可以使同一性格的人有不同的表现 3.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速度 4.性格可以制约气质的表现,也可以影响气质的改变 内倾型:注意和兴趣倾向内部世界,冷静慎重,乐于独处,自我克制,沉默寡言,富于想象,难以适应环境。 外倾型:注意和兴趣倾向外部世界,开朗活泼,善于交际,大胆果断,坦率自信,容易适应环境。 独立型 依存型 (四)性格的测量 问卷测验:16PF、MMPI、EPQ等 投射测验: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 情境测验:性格教育测验、情境压力测验 (五)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家庭环境 ——父母的养育方式 ——家庭成员的品行 ——父母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 社会实践 自我教育 第九讲 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 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就缺乏社会性的个体,要么是低级动物,要么就是超人。社会实际上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不能在社会中生活的个体,或者因为自我满足而无需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不是野兽就是上帝。 ——亚里士多德 一、人际关系概述 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心理上的距离。是交往双方的需求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是否得到满足以及满足的程度的体现。 人际关系的发展 二、舒茨的人际关系理论 三、对人的认知 含义 内容 对人认知的心理效应 (二)内容 对情绪的认知: 面部表情、动作表情和言语表情 对性格的认知 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三)对人认知的心理效应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 社会刻板印象 标签作用 投射效应 首因效应 首因,即最初的印象,或称第一印象。 首因效应是指最初的印象对人们认知具有的影响,最初的印象是难以改变的,即我们常说的“先入为主”。 第一印象赖以产生的信息是有限的,不一定是真实可靠的。 近因效应 近因,即最后的印象。 近因效应,指最后的印象对人们认知具有的影响。最后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印象,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阐释的后摄作用。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对陌生人的认知中,首因效应比较明显;而对熟识的人的认知中,近因效应比较明显。这就告诉我们,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既要注意平时给对方留下的印象,也要注意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和最后印象。 晕轮效应 又称光环效应,指人际交往中,人们从对方具有的某个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性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即根据最少量的情况对别人作出全面的结论。 光环效应实际上是个人主观

文档评论(0)

gshshx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