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随着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发展,英语正跻身为一种国际语言被广泛使用。
作为“世界英语”变体中的一员,中国英语自 1980 年由葛传槼首次提出后,
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的注意力,并在国内外成为了一项重要的
研究课题。中国英语,从广义上说,是指被具有中国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普
遍使用的,带有汉语语言和文化特征的一种英语变体,它能够被其他语言和
文化背景的英语使用者接受和认同,并能够实现交际目的。然而,学术界对
中国英语语篇特征的研究还不令人满意,甚至可以说对它的研究仍处于初级
阶段。
语篇的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而这些
也会因文化不同而不同。因而,中国英语的语篇组织特征也会在很的大程度
上取决于其汉语特性,主要是其汉语语言和文化特征。由于汉语独特的语言
和思维方式影响着中国英语的语篇组织结构,中国英语在语篇组织上呈现出
了不同于本族语的风格,即间接和迂回式的组织风格。
基于在跨文化交际中对语篇组织的研究,本文将中美两国大学生的写作
语篇组织风格进行对比研究,旨在验证中国英语语篇组织风格更为侧重间接
迂回式。尽管近乎所有的文化都会呈现出间接和直接式的语篇组织风格,然
而,对其侧重程度却因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为研究中国英语的语篇组织风格,本文以中美大学生的论说文写作为研
究对象。通常,大多数学者将现代中国官方媒体的英语出版物作为研究中国
英语的语料,比如,《中国日报》。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大学生这一英语学习
者群体,他们具有较高的英语语言水平并且可以创作出比较规范的、可以体
现中国英语特征的文本。本文作者从中美大学生优秀作文集中分别选取了 158
篇和 25 篇论说文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中国大学生优秀论说文又包括非英语
专业学生论说文 133 篇和英语专业学生论说文 25 篇。论说文体最能体现一个
I
人组织语篇的思维方式。在本论文中,研究语料均为人为选取。作为研究中
国英语的主要方法之一,对比分析的方法在本论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
对比分析,会突出中国英语的语篇组织特性,并使得本文的研究结果更具有
说服力。
通过研究本文作者证实了中国英语与以美国英语为代表的规范英语在语
篇组织风格上的侧重程度有所不同。即中国英语在语篇组织风格上更侧重于
间接式而以美国英语为代表的规范英语在语篇组织风格上更侧重于直接式。
而且由于受中国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和传统汉语写作模式的影响,中国人无
论英语水平的高低在中国英语语篇组织方式上都会侧重于间接式。
通过本研究作者希望为中国英语语篇研究这一薄弱环节提供独到和有价
值的研究视角。此外,作者希望能够帮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进行跨文化交
际时,意识到受不同文化影响的英语变体具有其独特的语篇组织风格。同时,
希望有助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使用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英语、中国文化和思
维方式以达到成功而有效地进行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 中国英语;语篇组织;间接式;思维方式
II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and multi-culturalization, English is
increasingly being used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As a member of “World
Englishes”, China English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linguists’ attention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since it was first employed by
Ge Chuangui in 1980. In a broad sense, China English refers to the variety of
English widely used by the people who have Chinese as their native language
under the Chinese cultural background. It presents the Chines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features and it can be accepted by people in other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owever, the research on discourse
features of China English is unsatisfying i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增压风机电动机技术标准.doc
- (教科版)2013级九(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一).doc
- (人教版)06年中考语文专题集锦之语言运用.doc
- “关中____天水”经济区经济增长的金融支持的研究.doc
- 《洙泗考信录》(卷三、四)平议.doc
- Hilbert空间中g-框架及其g-Riesz基研究.doc
- 城市工业区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研究____以山东莱钢工业区为例.doc
- 从补肾活血论治老年性听力损失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观察.doc
- 从目的论角度看英文商业广告的解读和汉译.doc
- 大部制改革%3a现状、宪政维度和逻辑路径分析.doc
- 《简明中国的古代史》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及其答案.doc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4.ppt
- 《煤矿供电》试题库.doc
- 《七律长征》教案.[教学目标].doc
- 《汽车发动机》第十章..发动机拆装及其异常诊断.ppt
- 《中国的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22.doc
- 【化学】2010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有机部分主要失分点及其对策.ppt
- 【名师一号】201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七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A卷)单元检测卷.doc
- 【生物】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课件1(人教版必修1).ppt
- 【原创】2015高考化学一轮满分训练-3.2-氮的循环(解析版)鲁科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