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 但是树有过忧伤么? ?? 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 ?? 当然没有。它作为自然的无言的儿子,作为季节的使者和土地的旗帜,不准备躲避或迁徙,这是它的天职。 ?? 当我们在原野上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哪怕是远远地,只看见团团的、兀然出现在地面上的影子,我们也会感到这是自然赐给我们的一番美意。当然随之我们就会遗憾太少,要是更多一些该多好,要是有一片森林该多好!但是毕竟是因为有了这几棵树才引起我们内心更大的奢望。 ?? 对森林的奢望,是每个人对远古生活的回忆和依恋。 荒野是那么寥廓; 荒野上的道路是那么漫长。 原先驻守在这片荒野上的树呢?它们曾经无比强大,像一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大兵团,密集的喧哗的笑声,仿佛在嘲笑一切妄想消灭它们的力量,而且它们拥有鸟类和众多的野兽,这些鸟兽类也不相信森林会消失。 ? 但是时间被人利用了; ? 时间使人成了最强大的。 ?? 人类坚持不懈的努力着,一斧头砍死一棵树,就像杀死一个士兵。最终,整个兵团消失了,连骨头也不剩。 ?? 后来的人,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关于树的呼吁已经很多了,我不打算重复了。 ?? 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的时候,人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但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复制一棵树呢?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会增长年轮的、会发芽、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假如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 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 因此,对树充满敬意吧——从现在就开始,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 自己的上司那样。 ?? (节选自《周涛散文·伊犁秋天的札记》,有改动) ?? 1.结合原文,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的含义。(6分) ?? ①童话 ?? ②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 2.结尾作者呼吁“对树充满敬意吧”,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5分) * * 2010高考 散文阅读的三个黄金意识 ——散文阅读主观题命题角度和答题思路指津 执教:李相文 教 学 目 标 选文特点 命题角度 答题思路 散文 文化内涵 历史积淀 一、选文特点 二、命题角度 (一)《考纲》对阅读的具体要求 1、理解能力层级为B (1)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3、鉴赏评价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路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命题类型 类型一:理解类 2006年江西试题:结合原文,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的含义(1)童话(2)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啊! 2008年江西试题: “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本文通过哪几个事例来表 现“朦胧的敬慕”?(5分) 归纳题型特征 (1)说说这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2)某某词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类型二:分析综合类 2006年 结尾作者呼吁“对树充满敬意吧”,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5分) 2008年 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6分) 题型特点:怎样布局谋篇,思路层次如何安排。 类型三:鉴赏评价类 2006 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4分) 2008 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 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6分) 题型特征 开头为什么这样写,结尾为何这样处理,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三、解题过程及规范答题 读文 想 写了什么? 怎样写的? 好在哪里? 示例: 2006《秋天里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