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前 言
马坊煤矿于1976年由聊城地区行署筹建,设计年生产能力9万吨,1979年11月投产。2004年2月划归至临沂矿务局,2005年度矿井实施技术改造,矿井设计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吨/年(临局生字[2006]7号),2007年核定生产能力为21.0万吨/年(鲁煤规发[2007]31号)。
马坊煤矿位于肥城煤田的西南角浅部露头区,井田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6°30′00,北纬36°18′00。井田东以F25断层与山东鑫国煤电有限公司为界,西以F5-1断层为界,北以四个钻孔坐标连线(人为边界)与山东新查庄矿业有限公司为界,南至各可采煤层露头,井田走向长1.2km,倾斜宽0.7km,面积0.8402 km2。马坊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为: C3700002009111110043088,由11个拐点圈定,有效期为2011年7月21日~2013年7月21日。
马坊煤矿井田边界拐点座标一览表 (80西安) 表1
拐点编号 纬 距(X) 经 距(Y) 1 4009154.2936 2 4008814.2937 3 4008614.2937 4 4007912.2837 5 4008364.2837 6 4008292.2837 7 4008287.2836 8 4008421.2836 9 4008423.2836 10 4008522.2936 11 4008574.2836
矿井位于肥城市石横镇境内,东距肥城新城区约22km,西距济南市平阴县县城约15km。矿区交通方便,泰(安)聊(城)公路从矿井南侧约2km附近通过,可直达济南市、聊城市、泰安市及肥城;泰(安)湖(屯)铁路及肥城矿区铁路专用线沟通各煤矿之间及与外界的联系,经泰安站向北可达济南、天津、烟台、青岛等城市,向南可达徐州、南京、上海等城市,交通便利。
马坊煤矿井田含煤地层主要分布在上石炭统太原组,现主要开采7、8、9、10-2煤层。矿井开拓方式采用斜立井联合开拓,走向(倾斜)长壁式采煤法后退式回采,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现有一个综采工作面,两个炮掘工作面。
为确保矿井七采区安全顺利回采,该矿委托我公司对矿井七采区进行采区设计。
一、设计编制的依据
1、临沂矿业集团马坊煤矿有限公司关于七采区设计的《委托书》;
2、 山东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地质勘探公司《肥城煤田西四、西五井田最终(精查)补充勘探地质》。
七采区位于马坊煤矿井田西翼,地表范围为南高余村小学西侧南北路东部,井下含煤地层范围西部以F5-1边界断层为界,南部至各可采煤层露头,东部为原马坊煤矿开采采空区,北部以75水1和241钻孔连线与查庄煤矿为界。开采上下限标高为+20m~-130m,采区东西长0.2Km,南北长0.4Km,面积为0.08Km2。
二、地形地貌
七采区地表地形平坦,微向西南倾斜,为第四系冲击平原。地表标高为+69m左右,一号斜井和一号风井井口标高分别为+70.15和+70.17m,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69.65m(1906年)。
三、地表水系
采区内地表为南高余村旧址,地表无河流发育,地表仅有小的水坑且水坑具有季节性,夏季有少量积水,冬季干涸。采区地表全部被第四系所覆盖,大气降水对第四系上段砂姜石含水层潜水有补给作用,但由于第四系中下部粘土层具有良好的塑形和隔水性,基本隔绝了地表水和第四系潜水的下渗,因此,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与煤系基岩含水层没有直接的补给关系。
四、地面建筑
现地表为南高余村庄,工作面回采前村庄全部搬迁完毕。
第二节 地质特征
一、地质构造
(1)地层
七采区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鲁西地层分区泰安地层小区,石炭系地层露头部位,煤系地层仅保留石炭系太原组,其下为石炭系本溪组和煤系基盘奥陶系,全部为第四系所覆盖,地层自新向老依次为第四系、石炭系和奥陶系。
(2)标志层
七采区可采煤层全部位于上石炭统太原组,本组地层属标准海陆交互沉积,相旋回结构清楚规律性明显,易于划分对比。以四灰为界分两段叙述:
第一段:四灰的上段所含薄层生物灰岩一、二、三、四层,层位稳定,层间距变化较小。7层煤在三灰以上5-16米,平均10米左右。三灰厚度较小为0.2-0.9米,平均0.45米,但层位稳定,多数钻孔均可见到,三灰与四灰相距2-8米,平均5米左右,其间距小,不含煤层,两层灰岩之间一般为深灰色细粉砂岩和泥岩沉积。四灰一般厚3-7米,平均4.8米,且岩性纯净,含一定量的蜓化石,厚度大,质地纯净,为8层煤的直接顶板。本段各层灰岩之间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