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 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
川西地区马鞍塘组沉积与储层条件浅析
马华灵 曾 琪 王旭丽 杨 迅 王宇峰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西北气矿)
摘要:近年来川西地区马鞍塘组勘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多口井测试获高产工业性气流,前人在对该
1
区马鞍塘组研究较少,因此针对该层的沉积、储层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川西地区马鞍
塘组其上与小塘子组呈不整合接触,其下与雷口坡组呈假整合接触,马鞍塘组底部灰岩中多含陆源碎
屑,生物丰富,个体较大,主要为棘屑、腕足和双壳,与雷口坡组生物稀少,不含陆源化石,分界明显;
2
○川西马鞍塘组海相碎屑岩物源主要来自北面的秦岭地区和南面的康滇古陆,在时间上从卡 期开始
3
到结束经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碎屑注入过程,受陆源碎屑影 ,沉积物有明显变化。○马鞍塘组为
受古地貌、陆源碎屑及水动力作用影 的开阔台地沉积,大邑-德阳为有利的台地边缘滩体沉积,沉积
物主要为亮晶生物、颗粒滩及生物礁,向东南泥晶灰岩逐渐增厚,砂泥岩极具增加,逐渐转变为混积
4
台地和滨岸碎屑岩沉积;○粒间溶孔、裂缝是马鞍塘组主要的孔隙类型,储集空间类型为裂缝孔隙型;
5
○沉积作用、白云化作用及溶蚀作用控制了储层的发育。
关键词:川西地区 马鞍塘组 沉积与储层
四川盆地碳酸盐岩中天然气储量占全盆地油气总储量的90% ,可见碳酸盐岩在四川盆
地油气勘探中的重要地位。但目前川西坳陷至今突破不大,海相碳酸盐岩中发现雷三段中
气藏,其他为陆相气田,这与川西地区勘探程度低,以及钻至海相碳酸盐岩的井位较少有着
一定的关系,同时也有对非构造油气藏重视不足的因素。近年来德阳新场构造、大邑灌口
构造在马鞍塘组多口井测试获高产工业性气流,拉开了川西地区碳酸盐岩勘探的新篇章
[1]
(图1) 。
图1 区域位置图
作者简介:马华灵( 1983.7-), 男, 四川巴中人, 2005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石油地质专业,现从事地质综合研究工作.
Email: mahual@ 联系电话:(0816)3615293 手机
地址通讯:四川省江油市石油大厦611室邮编:621741
140
2013 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
1 地层特征
马鞍塘组可分为两段。下段以灰色中厚层至厚层状鲕粒、生物灰岩为主,多含陆源碎
屑,生物丰富,个体较大,主要为棘屑、腕足和双壳 (图2),与雷口坡组生物稀少,不含
陆源化石,分界明显;厚0m~200m 左右。它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藻屑白云岩 (膏岩)呈
不整合接触。上段主要是一套粉砂岩、泥岩。地层自江油石元马鞍塘、马角坝、黄连桥, 向
西南至安县、绵竹、什邡等地皆有出露, 厚度及岩性组合变化大。
图2 马鞍塘组岩性组合特征
2 沉积特征
马鞍塘组出露点较多,剖面厚度、岩性和沉积特征差异较大。鉴于该区钻穿马鞍塘组
的井较少,主要利用野外露头资料从地层厚度、陆源碎屑的分布、岩性及沉积特征等多个
方面阐述。
2.1 地层厚度
马鞍塘组地层厚度变化大,岩性结构复杂。从地层厚度来看从灰岩沉积厚度来看,
沿龙门山山前地层厚度最大,向南西迅速减薄。从灰岩厚度来看,龙门山山前带中段及南
端灰岩沉积厚度较大,其中南部沉积厚度最大,向北、北西方向灰岩厚度逐渐减薄,相变
为砂泥岩,表明向该方向陆缘碎屑增多,海水逐渐混浊,导致碳酸盐的沉淀受到破坏。
2.2 陆源碎屑分布特征
川西地区马鞍塘组下部碳酸盐岩发育,向上碎屑沉积相对较多。同时从马鞍塘组生
物礁的演化过程来看(以安县雎水地区生物礁剖面为例),在礁基(鲕粒灰岩)和生物礁下部
中极少发现碎屑颗粒,到生物礁中、上部发现了碎屑成分的增多现象,碎屑颗粒零星分布在
14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法奥机器人 FR5用户手册V3.3.2.pdf VIP
- 2025-2026学年初中地方、校本课程川教版可爱的四川教学设计合集.docx
- 湖南省武冈市2025届高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doc VIP
- 解读《GB_T 44304 - 2024精细陶瓷室温断裂阻力试验方法 压痕(IF)法》.docx VIP
- 小学数学新西师版二年级上册3.7 尺子乐园教学课件(2025秋).pptx VIP
- 100t履带吊安装及拆除施工方案.docx VIP
- 2025年租房合同范本(可直接打印)与租房合同范本(标准版) .pdf VIP
- 物流园区安全管理手册.doc VIP
- 商务英语词汇大全最新完整版本.pdf VIP
- 毕业论文-基于Arduino的智能避障小车设计与实现.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