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艺大跃进与“两结合”创作方法.doc

四、文艺大跃进与“两结合”创作方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文艺大跃进与“两结合”创作方法.doc

四、文艺大跃进与“两结合”创作方法 (一)文艺大跃进。1958年大跃进——文艺大跃进 1.1958年民歌受到国家领导人关注,收集民歌成了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政治任务”。 2.大跃进民歌(1)主题上,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美好生活,歌颂“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2)艺术手段,想象和夸张。 3.大跃进民歌运动影响当时整个文坛。要求“文艺放出卫星来”。文艺大跃进开展,表现(1)对文学作品产量高度重视和追求(2)对作者数量的高度重视和迅速培养。 4.文艺大跃进与“反右”的关系,填补反右派运动给文坛留下的荒芜空间,且高速人们,反右后文艺园地并未萧条,而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 5.成果(1)明确了诗歌发展道路,新民歌,否定“五四”以来的心事,批判文学的欧化道路(2)产生了“两结合创作方法” 关于“两结合” 1.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 2.“两结合”强调其中的“革命浪漫主义”,主要功能之一是为原理生活真实的创作提理论支撑。政治权威要求文艺大唱赞歌,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则要求文学忠实现实,并对现实持怀疑和批判态度。 3.这与苏联的文艺思想一致,叫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日丹诺夫要求文学表现英雄、理想和未来。 4.“两结合”前,中国文坛倡导的正是这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实质上,“两结合”与此并无不同。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苏联的而非中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取代,明确传达了中苏两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开启了中国争取独立的文化身份以及建立中国独立的文学时代的开始。 5.大跃进的悲剧为这种新的创作方法提供条件,大跃进诗歌为这种理论提供了范本,因此催生了“两结合”创作方法。 5.“两结合”为文学回避矛盾、粉饰生活,拔高人物、神话英雄提高了依据,也为文学配合政治需要而虚构生活开了方便之门。 五、文艺政策的调整(1960——1962) (一)背景 1957-1959:政治上的反右,经济上的“大跃进”运动,严重破坏刚刚恢复起来的政治、经济新秩序;加之国际形势变化,中苏关系恶化;自然灾害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为克服困难,纠正错误,必须调整政策,1960年冬季开始,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相应地,文学领域的政策调整也开始进行。 (二)表现 1、对文艺知道思想上的“左”倾错误进行纠正。 2、围绕某些具体问题,或在报上公开讨论,或召开专门会议研究。 新侨会议:1961年6月,中宣部北京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 广州会议:1962年3月,文化部和中国剧协,广州,召开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大连会议:1962.8,中国作协“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 (大连会议) 邵荃麟:第一,现实主义是创作的基础,不同于“两结合”。通过强调现实主义来克服前一时期对“浪漫主义”的片面鼓吹。 第二,要敢于正视生活中的矛盾,写出矛盾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苦性”。写好中间状态的人物。 第三,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作家应当深入生活,独立思考。 六、“左倾”思潮的升级 对小说《刘志丹》的批判 对《李慧娘》及《有鬼无害论》的批判 对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围剿 第二章 十七年的小说创作 一、农村题材小说创作 (一)农村题材小说的兴盛和演进 在现代文学史上有深厚传统: 鲁迅:以俯视的目光,冷静描摹农村芸芸众生的麻木、愚昧落后的生存状态 30年代左翼作家:打破沉闷,农民由自发反抗走向自觉斗争,如蒋光慈:《咆哮了的土地》 沈从文:以恣情笔调,怀旧心态,记叙记忆中温馨、神秘的故乡山水人物 《边城》、《萧萧》 赵树理:实行了民主改革的根据地农民生活和解放后的生活,追踪社会现实,紧跟时代步伐,迅捷反映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 新中国成立,秉承40年代解放区文学特色,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小说中也呈现出从发端到高潮的运动轨迹。 50年代初,李凖《不能走那条路》,率先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1955年,赵树理《三里湾》,我国第一部以农业合作化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三里湾》尚缺乏激烈的矛盾冲突。 后周立波《山乡巨变》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正面人物和阶级敌人的斗争初露端倪。 柳青《创业史》在这方面有了更明显的加强。作品中人物阶级阵线分明,两种思想、两条道路、两个阶级的斗争从广阔而丰富的农村生活画面中凸显出来,成为情节进展的主要推动,以往农村题材小说中大量鲜活生动的?°日常生活情景?±受到严肃、紧张的?°政治斗争情景?±的挤压。 (二)赵树理的小说 1、概况 (1)1943年开始创作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作品,被誉为?°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创作上实践的一个胜利?±,其影响和文学地位由此确立下来。 (2)1947年,形成了?°赵树理方向?

文档评论(0)

gshbz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