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年 12月 延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Dec.2008 第3O卷第6期 JournalofYan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 Vo1.30 No.6 摘 要:1990年代 以来,中国文学对生态问题的书写已经更为充分,更为繁盛,生态报告文学、生态诗歌、生态散文、生态 小说等层出不穷,徐刚、于坚、李存葆、叶广芩等作家的生态文学创作使得中国文学的绿色之维真正复活。他们大都超越 了人 类中心主义立场,尊重 自然生命的内在价值 ,对现代文明展开了严厉的批判,呼唤着对人类未来具有根本意义的生态意识。 关键词: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生态意识;现代文明批判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8)O6删 7-_o5 收稿 日期:20o8—O8—14 基金项 目:哈尔滨师范大学2007年度骨干教师资助项 目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汪树东(1974一),男,江西上饶人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博士后。 如果说 198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生态意识的呈现 民都把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看作当务之急,对以牺牲 还不够丰富、不够全面的话 ,那么 1990年代 以来中国 环境和生态为代价的经济发展并没有一种清醒的认 文学中的生态意识就是另一番景象了,越来越多的作 识和反思。 家震惊于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生态灾难 ,对现代 徐刚这位坚定的生态文学家继续沿着8O年代开 人因与大 自然睽隔已久导致的美感沦丧、人心的冷硬 创的道路沉稳前进,他的一系列长篇报告文学,如 与荒寒 ,感到难以接受 ,更兼全世界范围的生态保护 《中国,另一种危机》、《绿色宣言》、《沉沦的国土》、 运动推波助澜,生态报告文学、生态诗歌、生态散文、 《中国风沙线》、《国难》等,视野更加宏阔,生态立场 生态小说等层出不穷。徐刚、于坚、李存葆、叶广芩等 更加坚定 ,生态智慧也更加深邃。而他的 《长江传》、 作家都对生态文学有着不可小觑的贡献,正是他们使 《黄河传》等更是气壮山河,试图为中国的母亲河描 中国文学的绿色之维真正重新复活,不但彻底地摆脱 画出生态肖像 ,引起人们的深情眷注。徐刚的生态报 了极端功利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的革命主流意识形 告文学往往能超越于一时一地的生态危机,笔触深入 态,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人道主义的人类中心 历史,延及四方。他的报告文学常常提及古楼兰的消 主义取向。 失、两河流域文明的覆灭以及玛雅文明的湮没,以一 一 、 生态意识与报告文学 种生态史观提醒并警告世人必须树立起生态意识,否 报告文学以其及时陛、普及性以及强烈的针对性 则殷鉴不远,覆亡难免。 对社会的影响是别的文学体裁难以比拟的。在8O年 90年代以来,山西作家哲夫在生态报告文学方 代 ,生态报告文学就已经问世,像徐刚的 《伐木者 ,醒 面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他的 《长江生态报告》、《黄河 来!》不但让中国的知识分子大为震惊 ,而且直接影 生态报告》、《淮河生态报告》、《世纪之痒——中国生 响到中国随后的林业政策;而沙青的 《北京失去平 态报告》等作品对中国生态问题有着全局性的关注。 衡》、岳非丘的 《只有一条长江》、乔迈的 《中国:水危 为了撰写 《长江生态报告》、《黄河生态报告》、《淮河 机》、李 良的 《龙江怨》等报告文学更是启人心智,促 生态报告》,作者沿长江13个省采访,历时108天,行 人猛醒。但是到了9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经济体制 程 2万多公里;从源头到人海 口,沿黄河采访,行程上 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轨,各级政府和大部分人 万公里,纵横8省区;在上百万字的记录和叙述中,作 97 者在揭示环境问题、曝光种种污染的同时,将笔伸向 了对东北地区的生态状态的担忧。此外,姜惠林的 历史和社会的纵深处,写到动植物保护、山体滑坡、沙 《走进鄱阳湖》、江浩的 《盗猎揭秘》批判了现代人对 尘暴、水土流失等。而 《世纪之痒——中国生态报 野生动物的无节制的猎杀,俞天白的 《落差》反思了 告》是迄今为止反映中国林业生态现状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