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的管理.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麦病虫害的管理.doc

小麦病虫害的管理 4、5月份以后,小麦从南到北陆续抽穗,生长进入中后期。小麦中后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小麦一生中病虫害发生最多的时期,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时期,控制好病虫害发生危害是小麦丰产增收的保证。 小麦生长中后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趋势怎样? 小麦中后期主要发生麦蚜、吸浆虫、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黑穗病、叶枯病等,麦蚜大发生的可能性较大。病害一般呈中等发生的趋势,个别病害有流行的可能。 麦蚜的危害特点有哪些? 麦蚜一年发生20~30代,每年4月随着气温的明显回升,蚜量增加,5月20日左右达到发生高峰,6月随着小麦植株的老熟,蚜虫又迁移到越夏寄主上。麦蚜中的二叉蚜发生早,一般在植株中下部叶片的正反面,而长管蚜从小麦抽穗期才大量出现,群集于穗部,是主要的危害蚜虫。 据有关部门监测,气温上升快时,有利于麦蚜的繁殖,其种群数量也将迅速上升。因为在气温回升时,要注意麦田情况,及早预防。 麦蚜防治 在防治麦蚜害虫时,应当注意两点:一是抓住防治时期,如果气温持续升高,没有大的降水过程,一般到5月10~15日开始用药,防治指标:蚜株率达到50%以上或百株1000头时用药。喷25%快杀灵,每亩用药40毫升,兑水30千克。或用10%吡虫林1000倍液、或1.8%啶虫脒2000~3000倍液喷雾,这样还可兼治吸浆虫的成虫。二是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加入粘着剂,如1%中性洗衣粉,每亩用药液不能低于2桶水,如果蚜量高,中下部蚜虫多,应增加15千克,使植株上下着药,全株喷透。 吸浆虫危害特点是什么? 小麦吸浆虫,又名麦蛆。以幼虫为害花器和吸食麦粒的浆液,对小麦的产量具有毁灭性。—般可造成10%~30%的减产,严重的达70%以上甚至绝收。小麦吸浆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翌年春天,在小麦拔节期破茧向表土移动,小麦孕穗期幼虫陆续化蛹。小麦开始抽穗时,成虫大量羽化在麦穗上产卵,经5-6天孵出小幼虫,在内颖和外颖缝中侵入麦壳中吸食,严重危害小麦的生产吸浆虫成虫如何进行防治? 在小麦抽穗后吸浆虫的防治应注意两点:(1)成虫防治:小麦吸浆虫成虫期防治是防治吸浆虫的最后一道关口,如果防治不及时,让幼虫钻入麦壳内,必定造成产量损失,因此,要将成虫尽力消灭在产卵前。防治指标:早晨或傍晚扒开麦垄一眼看到1~3头成虫(红色的小蚊子),时即可使用药剂进行防治。防治时期是在70-80%的麦子抽出穗时,因为吸浆虫产卵仅选没扬花的小穗。防治方法:每亩用“蚜浆快杀”乳油30~50毫升或50%辛硫磷乳油30~40毫升加4.5%高效氯氰菊酯15~20毫升,兑水45~60千克喷雾防治。或每亩用40%乐果乳油、80%敌敌畏乳油50毫升兑水50~60千克喷雾,或4%敌马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防治效果和扩散的调查,在小麦灌浆期,剥开麦穗查看籽粒是否有吸浆虫的幼虫,是一种红色的小蛆虫。一般颖壳松的小麦应特别注意,另外,没用撒毒土的麦田和紧邻发生区的地区也要注意。 该病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出现发病中心,4月中旬后随气温逐渐回升,病株率迅速增加,在适宜的条件下导致大流行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白粉病是抽穗后的主要病害,病害发生后,叶面上产生白色的粉斑,先从基部叶片发病,然后上升到旗叶和穗,如果不及时防治,减产非常严重。发病时,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这些粉状物就是该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小麦白粉病每年均有发生,田间菌源充足。小麦白粉病发生适温为15-20℃,低于10℃发病缓慢。小麦白粉病相对湿度大于70%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一般小麦播种量大,群体密度过大,田间郁蔽,特别是部分感病品种如:4185、733、白硬冬2号等,如果遇到连日降雨的情况,气温偏低,就会造成适宜的发病环境。小麦白粉病的发病上升很快。因此农民朋友既要注意检查麦田的病情及时防治。 每亩用20%的粉锈宁乳剂50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100克或亩用12.5%禾果利15-30克,兑水45千克喷雾防治。如果病情发生严重时用2遍药,每次用药间隔7天。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治白粉病的危害。 小麦赤霉病,俗称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其中影响最严重是穗腐。苗枯是由种子或土壤带菌引起的。茎基腐、秆腐一般在成熟期发生,穗腐一般在小麦扬花后出现。以往是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主要病害,近年在华北麦区有加重趋势,此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小麦抽穗后尤其在扬花授粉期间如遇连雨天,就容易发病。应以预防为主。 ①用增产菌拌种。每667m^2用固体菌剂100~150g或液体菌剂50ml对水喷洒种子拌匀,晾干后播种。   ②防治重点是在小麦扬花期预防穗

文档评论(0)

wuyouwul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