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班探索性活动区游戏:豆子的旅行.doc
小班探索性活动区游戏:豆子的旅行
泉州幼高专附属实幼 刘书靖
游戏来源 《指南》中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各种豆类、杯子、瓶子等用具 专心致志地倒豆、打扫 游戏推进二 : 观察分析 观察:通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孩子们能够较好地掌握两个杯子间互相倒豆的动作,也能够逐渐使用投放的材料帮助将豆子倒入杯子和瓶子,比如:幼儿能够用盘子托在操作材料下,接住撒出的豆子。幼儿能够使用漏斗来帮助豆子装入瓶子,但幼儿发现有的豆子可以通过漏斗,有的通不过,如绿豆很小能通过漏斗,黑豆比较大通不过。瓶口大的豆子比较容易直接倒进去,瓶口小的不使用工具想倒进去很难。
分析:在游戏材料投放伊始,我就将各种豆类掺杂在一起,为的就是让幼儿发现问题,获得层次递进和调整的空间。在幼儿发现问题后,就可以投放更多的辅助工具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同时也加深游戏的难度和利于调整游戏目标和玩法。让小小的豆子与幼儿展开更多的互动。 调整推进
(图片) 1、目标调整: a使用漏勺、筛子将豆子进行分类;b能使用合适的漏斗装豆子。
2、材料投放调整:a各种规格的漏勺、筛子;b各种自制的漏斗。
3、游戏玩法调整:a使用不同规格的漏勺、筛子将豆子进行分类,而且是从小豆到大豆层次递进式的分类;b为瓶口大小不同的瓶子匹配口子大小不同的漏斗,又快又准地将豆类分装入各种瓶子;c可以与同伴合作也可以与同伴进行比赛。
各种勺子、漏勺、漏斗 使用漏斗、漏勺游戏 游戏推进 三 : 观察分析 观察:当幼儿较好地完成筛豆和装豆的动作后,我再次投放了新的操作工具——捣药器。这次是为了让幼儿粉碎豆子,制成豆粉。幼儿兴致盎然,跃跃欲试,捣药器捣药时发出的声响让他们兴奋,但第一次合作依然是没有经验的。幼儿从瓶中倒出了太多的豆子,几乎要倒满捣药器,一捣,豆子就喷得到处都是。小班的孩子没有意识要自己调整豆子的多少,还一味地捣得很开心。看到场面较难收拾,我要求幼儿先停止游戏,一起看看生活区的桌面和地面,幼儿能够立即找出扫帚和簸箕,将桌面和地面的豆类收拾干净,并分类放回原位。而后我与幼儿一起讨论:“为什么用捣药器捣豆会撒得到处都是呢?”茁妤说:“捣药的工具太小了,那根棒子一放进去豆子就满出来了。”斯漫说:“要拿盘子在下面盛着,豆子就会掉到盘子里,不会跑得到处都是。”佳淇说:“这是个好办法。”……孩子讨论了一会,还是没有讨论到点子上,我引导他们:“如果豆子在捣时很容易满出来,是不是太多了呢?可以不可以放少一些,分几次捣呢?”
分析:还是豆子撒得满桌满地的问题,之前讨论出的解决方法却不一定适合新出现的问题,因为游戏材料和游戏方法已经发生了改变。这非常有利于幼儿的探索和发现,但当幼儿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而没有办法解决当前的问题,讨论没有结果的时候,老师的适时参与和引导就非常的重要,这有利于小结和提升幼儿的相关经验,让幼儿更好更快速地解决问题。但老师应多给予幼儿充分思考、讨论的时间,而不要急于求成,能够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接纳幼儿的思考是最优秀的做法。 调整推进
(图片) 1、目标调整:a.尝试使用捣药器将豆捣成豆粉;b能够知道自己捣的是什么种类的豆,将捣好的豆粉放入相应的容器;c在游戏中,能做到保持桌面、地板的整洁。
2、材料投放调整:a投放捣药器、密封罐
3、游戏玩法调整:a.幼儿使用捣药器捣豆,并将捣完的豆粉倒入相应的容器;b试试不同的豆子捣的时候感觉有什么不一样;c保持桌面、地板的干净整洁。
捣药器及辅助工具 捣豆粉
“豆子的旅行”游戏还未结束,我期待根据孩子们更多的发现和需求提供更多的游戏材料供幼儿操作与思考。孩子们还在小班阶段,合作和主动思维的能力不强,我在活动中的介入还是比较多的,幼儿通过老师的组织讨论解决问题的情况多,自己解决问题的情况少。但是能够根据“豆子”引发的操作还很多,如:用石磨磨豆浆等。我将视幼儿的游戏情况适时进行层次更深的调整。另外,我还将注重家园的共育,请家长丰富幼儿豆类和豆制品的相关知识,争取让孩子自己来创造游戏玩法,让“豆子”继续“旅行”下去。我还计划根据幼儿的发现将“豆子”的“旅行”足迹与除生活区外的其它区域整合起来,如:制作豆子响罐投放到音乐区,投放豆子在美工区供幼儿制作豆贴画等,开展与“豆子”相关的主题活动,让“豆子”在活动室的各个角落滚动起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