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代边塞的档案管理
——以居延边塞为例
赵沛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公共管理系 山东威海 264209)
摘要:汉代实行上计制度:地方郡国每年向中央上报由本行政区域的各类档案汇集而成的计簿,作为中央考核地方政绩的依据。郡国用于上计的档案是由县、乡各级地方行政逐级上报汇总而成的。本文讨论汉代边塞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的分类与构成、编制与上报、档案审查,以及档案在边塞管理中的作用、意义等。
关键词:汉代;居延边塞;档案管理;上计制度
作者简介:赵沛(1965-)男,河南武陟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公共管理系博士,副教授。
引言:汉代的上计制度与档案
汉代实行郡国上计制度,规定地方郡国每年、边郡每三年,将统计郡国在相应时间内有关行政状况的各类档案,进行汇总(时称“计簿”),上报中央。按照汉代初年的历法,以十月为岁首,所以此类计簿一般从每年的十月到次年的九月为计年的年度。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制定太初历后,改为以一月为岁首,但计簿的计年仍按照以前的传统没有随太初历改变。按照《续汉书·百官志》刘昭注引胡广的说法:(郡国)“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上其集簿。” 上计的内容应该包括各县的户口档案、垦田数据档案、粮食、资金等收支等财务档案,以及社会治安等行政档案。显然,这些档案是由郡国所属的县、邑、道、侯国等县级单位上报汇总而成,《续汉书·百官志》司马彪本注说:(县、邑、道、侯国长官)“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很清楚,县级长官有责任按时向郡国上报本行政区域的各类统计档案,再由郡国汇总上报中央,这就是上计制度。当然,县级行政的各级档案,除部分由本级行政编制之外,也是由下属各乡、亭、里等基层行政单位的档案汇集而成。曾有学者将这种上计制度称之为“帐簿行政”,且不论这一提法是否准确,但从中可以看出档案(也就是汉代人所说的计簿)在国家行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确定无疑的。
由于这方面的文献资料不足,过去我们对上计所使用的各种档案资料的具体情形,难以窥其全貌。幸运的是,居延地区出土了包含汉代边塞的基层档案资料在内的大量汉代简牍,使我们有了相当可信的资料依据,可以对此进行微观的考察。本文拟参考上述汉简资料,以汉代边塞的基层组织为对象,探讨汉代基层档案管理的基本内容,以期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之效。
一 汉代边塞档案的分类与基本形制
汉代居延地区是汉王朝与匈奴作战的前沿,武帝时期起,先后在以居延为中心的千里边境线上,筑起了绵延千里的烽燧,常年有戍卒驻守。居延边塞的军事组织大致分为都尉府(郡的军事长官,一般郡设一个都尉,边郡可设有两个或更多的都尉)、候官、候长、燧四级。本文所说的汉简资料,实际上就是在以居延为中心的汉代烽燧遗址中出土的当时驻守部队的日常行政档案和公文档案。其中的公文档案主要有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以及边塞驻守部队上下级之间的来往公文。行政档案主要分为两类,即簿与籍。簿,是帐簿,主要是记录物资、资金以及吏卒的勤务、劳作之类的内容;籍是名籍,记录戍卒、家属名册乃至驿站的马匹等。尽管各类簿籍一般都需要逐级上报,但毕竟它不属于一般公文的性质,可以将其归为行政档案。
帐簿类:如记录谷物出纳的《谷出入簿》、《谷簿》、《食簿》;记录资金支出情况的《钱出入簿》;记录兵器及其相关物资器具的《兵簿》、《守御器簿》、《什器簿》,以及记录兵器破损情况的《折伤簿》;记录戍卒和军官日常工作的《作簿》、《日作簿》、《伐茭簿》,记录巡视天田等侦察设施的《日迹簿》、《迹候簿》、《候簿》,还有记录军官功劳的《阀阅簿》;记录人马兵器出入关卡的《入关簿》等等。
名籍类:有记录军官和戍卒名册的《吏卒名籍》、《卒名籍》,记录吏卒粮谷和食盐配给名册的《吏卒禀名籍》、《禀盐名籍》,记录戍卒随军家属名册和粮食配给的《卒家属名籍》、《卒家属在署名籍》、《卒家属禀名籍》,记录军官领取俸禄的《吏受奉名籍》、《吏奉赋名籍》,记录军官参加秋射考试,因成绩优异被奖励赐劳(即多计算工作量),或者反之被夺劳的《秋射赐劳名籍》、《夺劳名籍》,记录吏民出入关卡的《吏民出入籍》,记录边塞人员赊买赊卖事务的《贳买名籍》,还有记录戍卒病、死的《病卒名籍》、《戍卒病死衣物名籍》此外还有《车父名籍》(车父,主要是军队从地方临时雇用的车夫)、《属国胡骑兵马名籍》、《驿马名籍》等等。
从上述档案的名目可见,几乎边塞一切行政事务都有相应的档案记录。
我们以被称为《钱出入薄》的财务档案为例对汉代边塞档案的形制,略作分析。
居延边塞的现金管理,主要是通过《钱出入薄》对现金的收支、余存等进行有效的监控。《钱出入薄》一般有封面、正文两部分内容构成。如简:
(1)●元寿六月受库钱财物出入薄。 (286·28)
(2)甲渠候官阳朔二年正月尽三月钱出入薄。(28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