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高考地理复习考点精析:中国地理综合.doc
考点 中国地理综合
1.(27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甲省很多河流不利于发展河运。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说明两条自然原因。(6分)
(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乙省人口总数超过了甲省,居全国首位。请结合图表信6分)2010年乙省城市化水平达到642011年该省部分地区在我国“十二五”中被确定为农业基地(如图7所示)。(3)据文字材料,指出乙省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6分(4)请概括图8所示旅游景区主要景点的分布特点。(3分)
(5)图8所示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受到游客好评。请据图简述其原因。(6分j
(1)甲省河流多为上游河段,水量较小(流速较快);甲省很多河流互不连通,未形成河运网络(甲省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2)近年来,乙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比甲省高;甲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出为主,乙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入为主。(3)矛盾:城镇用地(非农业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依据: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山区面积大,平原面积小,耕地有限;城市化水平高,非农业用地规模大)。(4)沿河谷(河流、谷地、交通线)分布。(5)服务设施沿交通线分布(齐全,能满足游客在游览中的多种需要。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广东卷)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图2),完成5~6题。
2.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 西南区 B. 西北区 C. 南方区 D. 北方区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南方区人口数量、GDP占全国的比重均最大,故选C。
3.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A. 北方区和南方区 B. 北方区和西南区
C. 西北区和西南区 D. 西北区和南方区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北方区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明显偏小,西南区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明显偏大,故选B。
4.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 西南区 B. 西北区 C. 南方区 D. 北方区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南方区人口数量、GDP占全国的比重均最大,故选C。
5.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A. 北方区和南方区 B. 北方区和西南区
C. 西北区和西南区 D. 西北区和南方区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北方区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明显偏小,西南区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明显偏大,故选B。
6.(2009年高考江苏卷)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D.内蒙古大草原
【答案】A
【解析】时间“8月至10月”,物品“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推知该区域“温差大、光照强、天气复杂多变”,BD天气稳定,多晴朗天气,防水服用处不大;C项光照条件差,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等物品用处不大,A项垂直地域差异明显,山区天气复杂多变,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高原空气稀薄,光照强。
7.(2009年高考江苏卷)图4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①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②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③内蒙古大草原,④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故选B。
8.(2009年高考全国Ⅱ卷,39)图5示意古荆州部分地区
(4)据图分析 古荆州地萄交通区位. .(12分)
(5)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当荆州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8分)
【解析】(4)首先从图中找出荆州,观察周围相邻的地理事物,分析它们对荆州交通的影响。本题的要点有两个,一是明确古荆州的交通区位,二是做简要分析。古荆州的交通区位,在图中有所显示,在材料二中有比较明确的阐述。注意转化成规范的地理学科语言。(5)农业发展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分析可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角度展开,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交通、劳力、市场等。但要注意题目让我们分析当时荆州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限定的分析依据有两个来源,一是材料中的叙述,二是所学知识。难点是对材料的提取和解读,如材料一中的“沃野千里”和材料二中的“沃野千里”“天府之上”是从地形和土壤角度的描述,材料一中的“水流顺能,外带江汉”、材料二中的“北据汉、污,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描述了这里的交通条件。
【答案】(4)交通区位:水路交通要道(枢纽、节点)。分析:扼西部山区东出口,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高二物理学案 1.1 电磁感应现象 (粤教版选修3-2).doc
- 2012高二物理学案 1.1《电磁感应现象》(粤教版选修3-2).doc
- 2012高二物理学案 1.2 研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粤教版选修3-2).doc
- 2012高二物理学案 1.3 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粤教版选修3-2).doc
- 2012高二物理学案 1.5 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应用(一 ) (粤教版选修3-2).doc
- 2012高二物理学案 1.6 自感现象及其应用 (粤教版选修3-2).doc
- 2012高二物理学案 2.1 认识变交电流 (粤教版选修3-2).doc
- 2012高二物理学案 2.2 交变电流的描述 (粤教版选修3-2).doc
- 2012高二物理学案 2.4 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粤教版选修3-2).doc
- 2012高二物理学案 2.5 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1(粤教版选修3-2).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