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五次重大战略机遇期与中国的选择.docVIP

历史上五次重大战略机遇期与中国的选择.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上五次重大战略机遇期与中国的选择.doc

历史上五次重大战略机遇期 广东肇庆中学(邮编526060) 苏渝萍 “战略机遇期”是指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来认识面临的机遇。据国内学者考察,“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提法出自美国。战略机遇期具有时间的长期性、空间的世界性、主体的集团性、内容的综合性和影响的全局性。人类历史证明,任何民族要想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都必须以抓住机遇为前提。机遇意识反映一个民族的觉醒程度谁抓住机遇,就能争取主动,赢得发展;谁丧失机遇,就会满盘皆输,陷于被动和落后,它失去的将不仅仅是时间和财富,也可能是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尊严。回顾历史,从1500年起,中国的发展曾先后面临过五次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我们没有把握住前四次的发展机会,在与世界强国的竞争中,逐步落后,教训是十分深刻的。本文侧重在世界五次重大机遇期间是否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发展。 一、第一次重大战略机遇期 第一次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纪-16世纪新航路开辟时期。下表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 时间 1405年—1433年 1492年—1522年 主要人物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主要目的 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 开拓市场,攫取暴利。 性质 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 具有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 影响 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 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了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加强了各地的联系。 从表中的对比可看出:从明朝中叶起,郑和七下西洋,时间近30年,其船队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航海路程之远、航海技术之先进是空前的。表明那时中国有着比欧洲更强大的航海能力,但中国没有把它转化为现实力量,丧失了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郑和之后,明清两朝逐步实行“海禁”与“锁国”的对外政策,中国因而失去了海上优势,饱受海洋列强的侵略凌辱,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而西方各国紧紧抓住哥伦布和麦哲伦新航路开辟的战略机遇迅速向全球扩张。在此后的二三百年中,欧洲先后进入工业革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活跃时期。 正是在这个关键的战略机遇期,欧洲紧紧抓住这个机会,从此开始领先东方。 二、第二次重大战略机遇期 第二次战略机遇出现在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生产力的第一次大飞跃。在欧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英国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了大量的资本,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等等,使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出现,然后向欧洲和美国扩展,欧美国家紧紧抓住发展机遇,进行了革命和改革,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列强加紧殖民扩张,先进生产技术和方式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而同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国家实现了大一统,人口在乾隆时期从2亿上升到3亿,GDP在世界总份额中占到将近三分之一,国家财政储备雄厚,巅峰期户部银库所存白银常年在六七万两上下,相当于国家岁入约一倍半。此时的中国正处于中国古代史上最辉煌的盛世之中。本来,这是清王朝对内进行改革,对外实行开放的最好时机。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封建皇权过度膨胀。乾隆后期,出现了严重的政治腐败,在国家的重大决策上出现失误。乾隆以后,嘉庆、道光在哀叹盛世不再之余,仍凛然恪守“以祖宗之心为心,以祖宗之政为政”的“家法”,因循保守,不思变革,对日益迫近的西方列强的武装侵略麻木不仁。又一次失去了一个发展的战略机遇。第三次重大战略机遇期 第三次战略机遇期从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在欧洲,以电力、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从19世纪中叶起,欧美资本主义列强迅速向亚洲扩张,几乎同时打开中国和日本的国门。在19世纪60年代,中国发生了以自强为目的洋务运动。尽管洋务派为中国军事、工业的变革进行了积极的努力,但这些变革始终都是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各个时期一脉相承的指导思想,它认为中国的文武制度远远强于西方,只是中国的器物不如西人,所以强调以中国的封建纲常礼教为根本,以西方的“坚船利炮”和科学技术为功用,而不像日本那样,一开始就全面革新政治经济制度。不彻底的变革终未取得实质性的效果。1894年,甲午海战中中国惨败,给清王朝造成巨大打击。清廷认为洋务派和洋务运动是甲午战败的罪魁祸首,于是打开的国门再次重重地关上,中国从此一蹶不振。 而日本则紧紧抓住这一历史的机遇,从明治维新开始,在短短几十年迅速崛起并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大获全胜,后又击败俄国,成为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的世界大国。第四次重大战略机遇期 第四次机遇发生在二战后的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及美苏争霸的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